《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精彩摘录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入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俭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情感,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会人们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茶花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明百姓。 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原书用英文写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作者在此书中以冷静犀利的视角剖析了中国这个民族的精神和特质,向西方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民族形象。 汉代人曾经说过:“诗者,天地之心。”汉代人眼中的“诗”主要是指《诗经》。天地如此壮阔,长天大地之间,生长着万物和人,天地山川的巨变,万物草木的生长,人的命运变迁和人生的细微动静,共同合力,凝聚成诗。在天地和时间之中,唯独人是“有灵”的,陆机在《文赋》中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壮观的天地和辽远的时间,一起涌进人的心灵,此刻,我们的那种感动就是诗意,把它表达出来就是诗歌:“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培育我们的诗心,需要从意象开始,意象是传递诗情、诗意、诗境的载体。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我们谁没有春来秋往的涤荡?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岁月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是个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篇幅中,纵横千古,游历历代诗人丰富多彩的“诗心”,决定了我们这次踏上的意象之旅,一日看不遍长安繁花,我们只能选择最好的景、最美的花、最迷人的意象、最深沉的意境。 我们远离的其实是一份精细的心情,每到春来,还感受的到春意在心中的悸动吗?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春天的诗词,一点一点打开我们的心门,我们的心都经历一次苏醒,我们才会恍然惊觉生命深处对光阴的柔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2a1ba6312b3169a551a4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