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 精品

时间:2022-05-24 11:38: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

1976728日唐山发生76级大地震之后,20195121428分,汶川又发生了80级大地震。

面对毁灭性的灾难,面对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生命,我们如何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应该认真、全面、深入地进行总结反思。

反思之一加强震前预测研究,建立定期发布地震预报制度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虽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地震不完全不可预测。

公元138年,张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检测到地震。 我国曾对辽宁海城附近1975年和1999年的两次特型地震也作了比较成功的预报。

同时,我国在各地特别是在地震带区域,都设有地震监测网站。 80级这么强烈的地震,震前肯定会有微动前兆。 地震部门不会一点监测不出来。 至少,提前10分钟预测到是有可能的。

有了这宝贵的10分钟,再通过警报系统,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面对灾难,我们需要记住疼痛,更要汲取教训,只有这样,下一次,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如此惨重。

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减少地震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加强震前预测,作出及时预报。

为此,国家应完善地震预测预警制度,加大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投入;重加强对公民地震知识的普及,建立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群防群治体系;立快速发布地震警报的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地震专家的意见,赋予市、县一级政府具有发布地震警报的权力,简化短临地震发布程序;像播报天气预报那样,期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中、长、短、临四种地震预报,重点是发布短临预报,允许预测预报失误。

国家地震部门要建立健全先进的标准化地震观测台站网络和重大地震信息快速上报系统,积极探索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地震预测研究,加强与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的合作例如,日本已开展了针对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控安置在海底400台以上的地震仪,用高性能电脑分析岩石的变化来预测地震。 我们可以与日本等地震频繁的国家建立协作关系,互通研究成果,加强对地


震前兆的观察,特别是加强对全国五大地震区23个地震带的监测和观察,强力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努力实现强烈地震和巨大地震发生前夕能成功监测预报。 反思之二制定统一的房屋建筑标准,全面推行规范的防强震房屋建设中国地震专家说,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 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

例如,2019年,日本北海道近海80级大地震,当地房屋基本没倒,说明日本在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做得到位,房屋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处于极震区的汶川、北川等县,本来处于地震高发带,这方面的房屋建筑设防准备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从这次巨大地震遭受重创情况看,这些地区房屋建筑设防显然准备不充分。

而成都市离震中距离比较近,却没有比较大的伤亡和影响,这跟比较规范的大中型城市住房建设预防有关系。

汶川大地震启示我们,建立规范的房屋建筑预防体系,强行推行标准化防震房屋建设极为重要。

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对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作了规定,但标准有待提高,执行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国家应重新审查建筑行业规范和房屋质量要求,根据23个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地震级别,统一修定完善各个地震带的房屋建筑设防要求和标准,强制推行抗强震房屋设防建设。

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颁布的统一防震级别要求和建筑标准,严格监督实施,严禁豆腐渣工程。

反思之三建立健全震后救助预案,提高救援能力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国务院反应迅速。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在震后几小时就飞往四川灾区,迅速组织救援,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因震区交通被毁、余震不断、气候恶劣,外面救援人员和救援机械不能很快到达,大规模救援工作受限,当地又缺乏一定的救助机械设备,前期救助工作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4c6c4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