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双十一分析思路

时间:2023-03-31 17:26: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评估双十一分析思路



双十一是各大商家的狂欢,也是数据分析师们的负担。促销前,要设计报表统计销量库存,最好还是给弄成实时统计的,防止爆仓。促销中,要整实时滚动的数字大屏幕,销量破了X亿光出数据还不行,还得整个H5传播一下。促销后,又得分析效果,检讨得失。从头到尾,一点都不轻松。

然而这三步里,最不轻松的就是促销后的分析。因为实时统计难在技术上。技术问题吗,只要堆人堆钱,总是有办法搞掂的。我们又不像阿里那么招摇过市的摆个大屏幕一直报数据。大部分公司都是出一个销量破1亿的整数就好了。事后分析可是每个公司的分析师都逃不过去的难关。业务部门可是辛辛苦苦才做出来这个业绩,到底是说好还是不好?如果只会说,岂不成了整点报时的布谷鸟,分析的价值在哪里?如果说不好,又怎么面对业务部门的反击呢?

三步展开,深入分析

事后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陷入利益争吵。想办法输出对未来有用的结论才是重点。因此,需要一个有逻辑的,层层深入的办法,让老板来裁定对错,我们来找原因。完整的促销分析应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评估整体目标是否达标 第二:分析执行效率是否最优 第三:考察长期效果是否稳固

首先,给老板提供充足的数据,让老板给活动定性:

这到底是一个好活动还是坏活动。定性完了,后续分析就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果是一个好活动,就看具体好在哪里,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还有没有优化空间,能否长期做下去。如果不是一个好活动,就看问题出在哪里,和标杆/期望值相比,差距出在什么地方,要如何整改。定了性,才能深入分析,不然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扯皮中。那种:虽然销量没有达标,但是有长期品牌忠诚一类的论调,只会让分析从数据说话变成大道理撕逼,脱离实际意义。

定性之后,可以从活动流程、用户反馈、经营数据等多个维度进行复盘。首先应复盘的是操作流程本身。毕竟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复盘操作流程,可以看到从推广-流量承接-转化-售后整个过程中,哪一步做的好,哪一步流失率高,哪些推广渠道更有用,而且找到优缺点。最后是评估长期效果。有可能多次促销,滋生出促销依赖、消费惰性、甚至吸引羊毛党,这些细节评估,对于判断长期走势都有帮助。

整个话题摊开讲内容太多,今天首先讲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评估整体目标

常见的促销整体目标

从本质上看,促销不是常规销售手段,而是针对特定目的营销行动。而为达成特定目标,促销有固定的套路,不能随便撒野。因此促销活动一定会有个主要目标。相对应的,就会有主要考核指标。


站在产品视角,促销分为四大目的:在产品上市阶段,通过促销让更多消费者用上产品,增加市场占有率。在产品增长期,促销鼓励用户多购买,发觉和培育忠诚用户。在产品成熟期,促销主要是交叉销售,带动其他产品。在产品衰退期,促销协助尽快清理库存,为下一代产品腾出销售空间。

站在用户视角,促销分为四大阶段:吸引新用户加入,培育忠诚用户,维持忠诚用户,唤醒沉睡用户。对应用户新加入活跃付费流失四个阶段。促销的作用和产品促销类似,只是统计方式的区别。用户视角的促销以用户ID为基础统计单位,关注的是用户行为,

一般有用户ID互联网企业或会员制线下企业用的多。产品促销以产品类别为统计单位,一般传统零售、快消、耐用企业(只有POS数据,没有会员数据)用的多。

站在经营视角,促销有三大作用:量,收,利。量:促销为清数量(产品件数),减少库存,增加市场占有率。收:促销为增收入(销售额),让财报更好看,解决现金流问题。利:促销增加利润,为增长提供动力。

一般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会关注不同的目的。比如初创企业会更关注规模扩张,成熟企业更关注运作效率。不同时期进行促销,特别是双十一这种大型促销,会有需要优先完成的目标。同时,不同时间点进行促销,可能目标也有不同。比如双十一接近年度,可能管理层看着年度KPI哪些指标没有完成,还能利用双十一冲击一把,搞掂任务。

无论哪个角度,一定会有主要考核指标。即使有可能促销做得好,会同时影响几个指标,在立项的时候,每个促销也会集中某个具体问题。想避免事后评价扯皮,就把业务部门的请示方案拿出来,看看当初做促销的时候,他们在老板面前白纸黑字承诺了什么。针对不同的目标,最好设一个主指标,主指标越少,扯皮越少。如果有几个主指标,就请业务部门自己给出主指标的排序,然后按顺序看,每个主指标的完成率。

先看整体,至关重要

按主指标考核考核,是最清晰的考核方式。指标越少,扯皮越少。指标越具体,结果越清晰。比如本次促销为了拉销量,销量目标是5个亿,那最后有没有5个亿,是最清晰的考核方式。如果有多个主指标,就一个个列出来,按优先级排序,每一个分开看达标率。完成就完成,没完成就没完成,这样才清晰。只有投机取巧,想浑水摸鱼的业务部门,才会别有用心的列了八个目标,然后写:其功于一役!如果促销效果,8个目标有4个达标4个不达标,就会算个平均完成率110%,就能把很多没做好的细节遮盖过去。

然而,很多做分析同学有个坏习惯,就是觉得画两根柱子太简单了。不上点模型觉得白拿了工资。于是一听业务部门喊:毕其功于一役!也毕其功于一役的上了一个综合评估模型。且不管这个模型是神经网络算的、相关系统算的、构方程算的还是直接打分的,最后的结果也是把各种指标混为一谈。导致后边检讨执行效率和长期效应的时候陷入混乱:到底新客老客哪个重要,人数多了是否能抵消人均消费低了等等,扯皮无休无止。各种指标混在一起,就会导致文过饰非。没有清晰的定义效果好坏,谈何分析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呢?

谈到好坏,自然涉及标准问题。树立标准可以考虑四个方面。第一,行业水平:比如同为服装行业,天猫公布行业整体销售是多少,相比去年增长多少,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8ae246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