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故事-太公钓魚成语故事 太公钓魚比喻有意愿的人,自己就会上门。那么你们了解过这个成语的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你介绍的太公钓魚成语故事,希望帮助到你。 太公钓魚成语故事 商朝末代皇帝纣王,因宠信妲己,不听忠臣谏言,残暴不仁,滥杀百姓,荒废国政。姜子牙因精通兵法、阴阳数术,受纣王赏识并封为司户参军一职,后来姜子牙知道纣王的所作所为,便决定弃官离开这个暴君,凭着机智他逃过了纣兵一路的追杀。 姜子牙一路向西而行,沿途听到许多百姓都说西伯侯(即后来的周文王)有仁德、爱护百姓,并且广纳贤士。于是,他决定到西伯侯管辖的渭河一带隐居起来,并在渭水之滨当钓翁,等待机会寻觅明君。 为了等待时机,以辅佐贤君,姜子牙静心忍性,天天在磻溪旁垂钓。他用直钩钓鱼,钩上不挂香饵,更不把钩沉入水里,而是离开水面三尺高。姜子牙还自言自语的说︰“不想活命的鱼儿,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转眼过了数年,姜子牙依然在磻溪岸边,他手拿钓竿叹息道︰“如今我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了,还遇不到明君辅佐他安邦定国。我在此目地不是钓鱼,只想钓得贤明君主啊!”有一天,姜子牙在溪边遇见一樵夫武吉,他算出武吉有难,就使用阴阳数术教他避难,不仅骗了西伯侯还逃过死劫。后来,西伯侯得知是姜子牙教武吉诈死躲过劫难,而西伯侯一向自认阴阳卜算之术,当今无人可及,但如今却被一个渔翁给巧妙瞒过,心知此人必是奇人。于是,西伯侯借着出巡打猎,派武吉带他亲自寻访姜子牙。 姜子牙想试探西伯侯是否真是求才若渴的贤君,所以对虚心来访的西伯侯,一直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而西伯侯为了表明自己求才之心坚定,来访时一次比一次更加恭敬,甚至吃三天素并清净身体,离姜子牙住处一公里远便下车步行,充分显示他的诚意。 直到第三次,姜子牙终于被西伯侯恳切的态度感动,便和他见面并交换治国理念。两人交谈非常契合,姜子牙了解西伯侯是个明君,决心为他效力,辅佐他兴邦立国,而西伯侯也知道姜子牙确有才能,就尊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辅佐文王和武王,灭了商纣,建立中国历史上国运最长的周朝。“太公钓鱼”这句成语便是源于此,也作“姜太公钓鱼”。 心不在焉成语故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自身有所怨恨愤怒、害怕恐惧、嗜好喜乐、忧愁患难时,内心就不能端正。心思不在这里,那就会看也象没看见,听也象没听到,连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这就说明了修养自身,就在于要端正自己的心。 《礼记》一书中有多篇关于“礼”的单篇文章,内容谈哲理、论政治制度、记礼乐器物,或描述生活仪节,是儒家礼学的重要典籍。上面这段在说明正心修身的道理。而“心不在焉”后来就演变为成语,被用来比喻心思不集中。 反求诸己成语故事 作为射手,讲求仁之道。射箭时,要求射手本人身心端正,身心端正后才把箭射出。射不中,不怨别人比自己优胜,反而应自我反思。孔子说:“君子间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争的话,必定是比试射术。比试前,互相谦恭有礼;比试完毕,也是如此,大家相互敬酒,即使比试也符合君子相处之礼。” 这是关于射箭的礼仪:射箭的时候,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姿势,一切姿势预备好之后才发射。如果没有打中目标,也不可以埋怨技术胜于自己的人,应该反过来检讨自己,再加强改進。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点,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这种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而能够这么做的人,我们就说他能“反求诸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d39b4e7b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