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判断句

时间:2024-03-05 00:16: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判断句

【概念点】文言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 【类型】

1)一般判断句 2)简略判断句 3)特殊判断句

【概念点】一般判断句

【定义】一般判断句就是有标志,易辨别的判断句。

【类型】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语气;典型的“„„者„„也”句式;“„„者也” 【实例】 1)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 [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 2)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 4)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类型】2.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 【重要特征】用“乃”“则”“即”“皆”“必”“固”“诚”“本”“亦”“素”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 【实例】 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 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儿子、弟弟。] 【类型】3.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较少见。 【实例】 1)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

【类型】4.语气词“惟”“维”)表判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或者两者

1




结合。 【实例】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文王》) [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 [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的。] 2)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译文:你嘛是老人啊。]

【概念点】简略判断句(不易识别) 【类型】1.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实例】

1)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传》 [译文:荀卿是赵国人。]

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左传·哀公八年》)

[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道理。]

【类型】2.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主语要从上下文判断,译时补一个适当的代词作主语。 【实例】

1)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译文:回答说:”这是尽心办事的表现,可以靠它打一仗。] 2)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译文:孔子说:“他不是我们的人了!您可以击鼓进攻他呢!]

【概念点】特殊判断句

【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

【类型】1.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像” 【实例】

1)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吕氏春秋·去尤》)

[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表情,像是偷了斧子。]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 [译文:君主是船,民众是水。]

【类型】2.谓语解释原因。 【实例】

1)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译文:轻易辞掉天子的职位,不是因为清高,而是因为权势太少。] 2)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柳宗元《论封建》

[译文:所以,分封建立诸侯国,不是因为圣人的主观意图,而是由于当时的形势。]

【类型】3.只有中心语:主语部分或谓语部分只突出了某一关键的词语,因而不形成同一关系。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

[译文:打仗是依靠勇气的事。]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cf4215126fff705cd170a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