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制作基本方法 一、花灯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 花灯又叫彩灯、灯笼,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是汉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在汉武帝时于农历正月十五皇宫设坛祭祀当时的天神中最最尊重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十五闹花灯的灯节。 古时花灯的题材多为民间故事及禽兽,如鱼、龙、鸟或十二生肖等,期盼风调雨顺,渴望丰收或财运。其种类繁多,有宫灯、龙灯、莲花灯等。制作材料多为竹条、木条、纸、绢。照明用蜡烛、油灯、汽灯等。到了现代,花灯的制作有了时代的特点,逐步走向大型化和组合化。制作材料多用盘条、铁线、竹木、多种彩色花布和其它装饰材料。灯光更是多样化,题材包罗万象,使思想性、艺术性更加完美统一。 二、花灯制作的构思与创意 作品的构思是整个花灯制作过程的关键,要求制作者要积思广益,调动集体的智慧和构思者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技巧,在主题的指导下去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如可以是历史故事。今年是蛇年,做蛇肯定是不好看,因此不太合适,但历史上有白蛇传的爱情故事可以参考,经典曲目有金蛇狂舞可以由此联想。春节及元宵节是喜庆吉祥的欢乐节日,以庆丰收“硕果累累”“连年有余”“吉祥纳福”等喜庆的题材,以及围绕春回大地、喜迎春这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题材,也是重点参考的。另外,近年内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奔月计划,航母建成,奥运夺冠等等。传统的东西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容。如宫灯、鱼、仙鹤、鸳鸯等。卡通等拟人的手法也是当前非常热门的题材。总之,题材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应该不拘限在某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想象,有情趣、有意境、有故事、有出处就是好题材。 三、骨架制作 构思和创意完成后,首先要制作骨架,制作骨架的原则是: 一是能轻则轻。铁线能撑起的不用盘条,盘条能撑起的不用角铁等较重的材料。 二是能疏勿密。只要不影响结构,不影响承重,骨架(铁条)就不能太密,否则就影响透光,因此疏密要适度。 三是造型追求准确。造型能力是骨架制作的关键。首先追求形似,再追求神似。 方法: 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盘条(6毫米钢筋)8#--12#铁线,根据具体的造型选其材料。 1、 根据造型直接下料,然后逐步焊接。 2、 放大样方法。造型没把握,可用较硬的纸张放大样,实物太大,可采取局部放大法。 3、 造实型,根据构思先做出一个实物,然后再做骨架。如用泡沫板或泥土做实物(因人而宜,有些人做骨架时造型能力较差,但做实物时就可能有造型能力) 4、 做骨架时除要有轮廓的概念,轮廓造型准确,其它就容易一些。另外一个合理的制作方法,我们管它叫剖面法。举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一个萝卜,是圆柱体加椎体,把萝卜竖着切成若干片,每片的刀口处,即是骨架的铁条处,然后组合起来就是骨架。因此,做人物、鸟类等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5、 做骨架尽量不要十字交叉,特别一个骑着另一个交叉,这样就会出“棱”,要充分考虑裱糊时的方便和“平面”的需要,过度要自然。 四、布灯工艺 骨架完成,经检验无需做大的调整后,就考虑安装灯具。切记不能先裱糊后装灯具。布灯的原则是: 1、光线要均匀,不要一处亮一处暗,疏密适度。以透光如见不着灯的轮廓为宜。 2、不要追求强光,每个灯泡25瓦为好。整个花灯一般不超2千瓦。 3、灯的位置不要离装饰布太近,以免引起火灾。 4、灯光的颜色要统一,一般不要用日光灯灯管,底座处可以考虑。 5、不能有暗角,在造型时要充分考虑装灯的位置。 五、裱糊工艺 裱糊就像给人穿衣服,“人在衣服马在鞍”非常重要。现代的裱糊材料五花八门,可用的很多。过去用纸、绢,现在各种彩色布应有尽有。关键是透光的程度。有些布太稀,里边的灯具可一览无遗,这种布就不能用。太密,光透不出来就不叫灯。可根据光的强弱度,调整布的稀密度。 粘接时最好喷一些水,使布潮湿即可,粘完晾干后,布是紧绷的状态,平整无褶皱。可采用分片裱糊法,根据造型分成若干片,逐一裱糊。所有接头处,要卷边后再粘,不可自由散边,卷边处可用烫斗烫干再粘。现在可用的胶水很多,市面上可买到。裱糊时注意颜色的色差与色序,反差太大可能不适合你这个造型,就要用反差小的。色序是由暖色变冷色或由冷色变暖色,不要太跳跃,有序排列,赤橙黄绿青蓝紫如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f61a2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