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化

时间:2022-09-17 06:1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乱世枭雄



“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这半首诗出自黄巢五岁所作。

——题记



纵观中华泱泱五千年,唐宋可谓是中华民族最鼎盛的时期。龙起华夏,四方拜服。相比之下,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就显得黯淡无关。

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么一个年代,动辄战争,伏尸遍野,政权更替混乱。但正是乱世才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腐败陈旧开始革新。五代十国中各路割据开国之君大部分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可以说这是一种有趣的特点,类比清末民国军阀割据,两者外因不同,表现形式却有相似之处,值得探寻。

言归正传,让我来介绍一下他——给予了大唐致命一击的人黄巢。在这个浮躁而又无知的年代,学英语的肯定比知道他的人多的多。犹记中学历史课本大概这样介绍他的,唐末黄巢起义,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学文科的大多是女生,而其中学历史大多只为应试,教师不细讲,学生自然没必要去了解。

黄巢参加过科举考试,多次都不中。这也不能怪他自己,可能他就不是善于应试的人吧。黄巢祖辈贩私盐,家里可是相当有钱。古时贩私盐,可以想象成现在中东拥有某某小油井产生的利润。家里又有钱,又是唐末社会动荡的年代,没有招兵买马,雇佣点看家护院肯定是必备的。因此,说他善骑射也是可以解释的。

唐末有个时代大背景,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当时皇帝僖宗的父亲懿宗就是个狂热的信徒,他为了迎佛骨劳民伤财,并且看完之后,激动地三个月之后就挂掉了。这是一个荒诞的时期,一切有利的条件最终成就了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来自全唐诗中著名的《不第后菊赋》。这首诗也是黄巢的成名作。或许


他看透了大唐王朝的迟暮,心想假使这次还没中,他就要做这件天大的事吧。不知道是历史选中给了他还是他去创造了历史,反正我们的冲天大将军是诞生了。

何时起兵也是门艺术活。时机的把握、度量复杂的关系网以及游离于各个藩镇之间这都需要足够的胆气、精准的判断和过人的智慧。说黄巢起义,先得提到前头铺垫。王仙芝和尚君长一干人等贩卖私盐,扩充自己的实力,而在冤句的黄巢也不甘落后。王仙芝他们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大都统,”说真的,这名字起的是在很没文化。但是老百姓觉得实在,纷纷投往“草军”。不久,黄巢也在冤句起兵了。

王仙芝率先起兵,草莽纷纷投奔,大唐王朝也将剿匪的关注度集中在他们身上。草军表现还不错,见缝插针,专找兵力相对薄弱的地方,让统治者惶惶不安。然而,朝廷对于农民军必定出现的招式出现了。“招安”,考验着农民军领导们的革命意志。王仙芝乞求招安,朝廷低估了黄巢一干人等能力,只封给王老大一个“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虚衔。黄老二(黄巢)尚老三(尚君长)顿觉不爽,于是招安失败。黄巢带着一部分人反了出去,而王仙芝却一门心思的求降,前后七次却导致尚老三稀里糊涂的被杀。自此王老大运气到头了,黄巢终于成为反抗军的老大。

黄巢攻破天险潼关,小皇帝出逃。(写的太多了,收不住了,战争部分就省略了吧)。黑格尔说得对,读历史有如暴风雨后纵观海上桅樯摧折的沉舟。一切收定,农民军取得了胜利,看似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历史的舞台上,从来只有短暂的完美和远未结束的故事。谁要是被眼前的良辰美景所惑,谁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短暂的称帝之后是迎来无休无止的勤王之君,大唐李家随破败不堪但声望犹在,各路人马荟萃长安。黄巢被围,缺财缺粮,爱将朱温投降,无不是大齐王朝雪上加霜。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十七日,黄巢带着少数人逃进了泰山东南的狼虎谷。大结局到来了。一代枭雄下落不明。

我个人比较相信一种说法,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据说这首诗是当了僧人之后的黄巢写的,但也只是传说而已。


而真正招降的虎狼—朱温(取代大唐的后梁皇帝)确实成就了另一个“黄巢”。

虽然他们不是我敬佩的人,但是他们于我如鱼鲠在喉,不吐不快。



作者:nau.edu.cn 2009 iverson176

学习小结:

很高兴这学期能上老师您的唐宋文化与文学这门选修课。我在课上也学到了很多,也看了同学们做的PPT,受益匪浅。对于这门课我有几点看法:①唐宋文化与文学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两个强大的朝代文化方面的发展存在很多值得探寻的地方。我觉得让每位同学做PPT不如然他们组成小组更加深入探讨这方面问题,每位同学都做PPT存在个人偏好和疏漏等失误,集体配合可以避免这方面问题的发生。②现在选修课越来越像快餐式课程的方向演化,建议每两节定一主题来讲。①②两点结合,可以第一节课老师您讲,二三节我们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21032cbd64783e09122b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