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读后感

时间:2023-04-07 19:04: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范文

《古董局中局》读后感1

这是两本关于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的百科全书式小说。选择这两本书来读,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个小说迷,而是自己对考古、文物特别感兴趣。书的内容不必细说,作为小说,它主要通过大量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意想不到的结局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在小说中介绍了一些股东鉴定的基本常识,其中可供研究的东西也许并不多。但是,通过阅读这两本小说,我对以下两个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考古与盗墓

我对考古的印象是很多考古工作者拿着铲子、刷子蹲在发掘现场整理文物,而盗墓是一个或几个盗墓贼拿着洛阳铲、麻袋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挖开墓葬盗取文物。在我的概念里,考古和盗墓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但是很多人单纯地认为考古就是盗墓,将考古和盗墓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其一,考古与盗墓的目的不同。考古发掘墓葬是为了研究历史,不论是抢救性的发掘还是主动发掘,都是以保护和研究为目的,力求复原古代社会的原貌,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谜团,为现世生活提供借鉴。而盗墓者挖掘墓葬盗取文物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他们眼里只有那些值钱的金银珠宝。总的来说,一个为学,一个为财。

其二,考古与盗墓的方法不同。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它的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发掘时,无论是使用传统的发掘整理方法,还是使用高科技手段,一般来说不会对文物产生较大的破坏。考古是一项非常复杂、细密的工作,并且很多是以保护和修复为主的考古工作。而盗墓者往往采取比较暴力的手段,有的盗墓者甚至会用炸药炸毁墓葬,这对墓葬及文物会产生极大的伤害。很多墓葬里的壁画被随便破坏,丝织品因没有及时保存而接触到大量空气被氧化,对于一些体积太大、重量太高而带不走的文物,有些盗墓者甚至会砸碎销毁。尽管有些考古工作也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伤害,一些盗墓者也会在盗取文物之后复原墓葬,但大部分的考古工作对文物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而大部分盗墓行为会对墓葬及文物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其三,考古与盗墓的对象不同。考古工作会对所有文物进行发掘、保护、研究,考古工作者看中的更多的是文物的历史价值。一些文物虽然经济价值不高,但会对历史研究产生非常大的帮助。而盗墓者针对是那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能卖出好价钱的文物,比如那些好看的金银器、玉器。另外,很多考古发掘研究的文物,很多盗墓贼根本看不上眼。

仅从以上三点来说,考古与盗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单纯地将考古理解为盗墓是一种非常幼稚、不严谨的想法。


二、去伪存真

这两本小说里提到,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是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而每一件仿冒品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机巧和匪夷所思的圈套。古董造假、字画仿冒,古已有之。东晋时,康昕仿冒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连他的儿子王献之也辨认不出来;宋徽宗喜欢造假,仿制了一批商代的青铜兵器,摆在宫廷里,乐此不疲。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是总有一些人只用金钱来衡量古董的价值,一些本来一文不值的东西,经过精心涂抹就可以变得价值连城。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

辨伪与造假,是古董行当里永远不变的两大主题。现今社会上,古董造假比比皆是,甚至很多学者、专家也加入到古董造假的队伍中。造假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有些假古董连权威专家也无法辨认真伪,更不要说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老百姓。假古董不仅误导老百姓、坑骗了许多老百姓的血汗钱,更重要的是,大量造假行为正逐渐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奉行金钱至上。一件真品,是对已经消失的历史的延续,除了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还让人们对曾经的历史、文化进行回顾、思考。而一件赝品,它仅有的价值就是为造假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马伯庸在两部小说里经常提到一个词——“去伪存真”。顾名思义,就是辨认并丢弃假的,保存真的。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困难。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很多人守不住道德的底线。抑制造假行为的泛滥,需要各层人士的配合。专家、学者要坚守道德底线,做好“去伪存真”的本职工作;公办部门要加大对造假集团的打击力度;普通老百姓虽然力量薄弱,但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来降低被古董贩子欺骗的可能性。

值得一题的是,我了解作者马伯庸并不是因为这两本书,而是通过他的另一本小说《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末日焚书》极尽讽刺意味,讽刺批判了如今很多人追捧一些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书。马伯庸自己说:“《末日焚书》就是给那些和我一样看了很多书、很多意见不发表不过瘾的人看的,说白了就是给书评人看的”。他的作品,初读起来会觉得很幽默,细细想来,幽默背后隐藏的却是又冷又辣的讽刺挖苦。他在书里写到:“这里有一些胡思乱想。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上亿个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回沟里呼哧呼哧跑步的声音,也可以闻到将历史、悬疑、灵异、科幻、宗教之类的话题扔进搅拌机里混合成鸡尾酒的古怪气味。这里是迷宫,是异教徒的告解室,是小径分岔的花园,但你绝不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有人说,马伯庸其实很绝望的,很悲观的,不易亲近,你看不到他骨子里面是什么。所有严肃,都被他彻底消解,永远摸不到他那一根逆骨,长在何处,他也不让你随便去摸。我不敢对一位妄下评论,我相信,一部万人称颂的作品也会有瑕疵,而一部无人问津默默躺在书店角落的书也会有它的精彩之处。阅读,重要的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de5244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