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业余时间

时间:2023-01-06 14:5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利用好业余时间

最近,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到双休日,在连队组织集体活动之余,有的同志要么是打扑克,要么是看电视,要么睡大觉。对于任何人来讲,时间的分配大概都可以划分为工作、业余、睡眠三个部分。工作必须去干,睡眠必不可少,而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只有业余时间了。可许多同志对业余时间如何过,显得无所适从。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利用好业余时间这个话题。

一、业余非多余,用好业余时间大有作为

有的同志说,业余时间既然是工作之余,那么就应该用于休息,只要玩得好,放松得好,就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更好地工作。表面看来,业余时间似乎应纯粹用于消耗,怎么支配都无所谓,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不是很大。其实不然,一个人的业余生活过得如何,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对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有成,成就大小,往往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然,利用业余时间搞搞娱乐活动,聊聊天,或到商店买东西,都是正当的。但是,这样的活动应当有节制,适可而止。时间不像金钱,可以存入银行随时取用,它只能伴随着生命而不断逝去,对于屈指可数的业余时间来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正如有人说:业余时间就是生命的三分之一从这里开掘,可以获得无尽的宝藏。也有人说:业余时间是事业的领地,巧妙加以利用,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古往今来,无数有志者都千方百计地使这生命的三分之一,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在这片常常被人忽视的天地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对人讲: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普通的印刷工人富兰克林,是靠劳动之余坚持自学,才得以成为电学的先驱者和社会活动家的;新原子论创始人道尔顿,则是在教学之余攻读数学哲学和外语,进而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却常常是在马背上、油灯下阅读军事著作,研究古代兵法。毛泽东同志特别注意利用战斗之余的点滴时间,锲而不舍地学习、写作,钻研马列主义,终于写出了像《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宏伟巨著。即使到了晚年,行动多有不便,但他还在厕所里、床铺旁堆放书籍,以便于利用业余时间随时阅读,只争朝夕的学习精神可谓感人至深。193010月,科尔教授经过一番演算,证明了一道二百多年来一直无人能解答的数学题。有人问他:为了论证这一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您用了多少时间?科尔教授的一句话令在场的所有人惊叹。说:用了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我想,科尔教授揭开数学难题之谜,与他道出利用业余时间的重要意义,这二者相比,对我们来说,恐怕从后者中得到的启发会更大一些。

我们不妨算一算,按义务兵服役两年为例,两年的双休日、节假日大约220个左右,每天学习4小时,就是880小时;平均每天从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中挤出2个小时,两年就有1400个小时,二者相加几乎等于学生在校两年安排的课时!这么多的时间,如果白白消耗在打扑克、侃大山之中,多可惜!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起来,对我们的求知和成才,又将有多大的帮助啊!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为什么同样是入伍两、三年,有的当上了班长、有的考上了军校、有的学到了一技之长,而有的却是两手空空,一事无成,落得个怨天尤人。也许有的同志会说,是因为聪明程度、文化水平的不同所造成的。其实,结合我们当兵的实际,就会发现,谁抓住了业余时间,谁就会成才。反过来,谁放弃、空耗了业余时间,谁就难以成才。爱因斯坦对业余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因此,只要我们能很好地利用业余时间,它也一定能给以相应的回报。 二、拾零为整,学会积累业余时间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支配时间的方法和习惯,只不过是自觉性高不高、巧妙程度各有不同罢了。在两年的服役期里,我们是有上千小时的业余时间,看起来时间很多,但这些时间都是零零碎碎的,有的可能是一天,有的却只有半小时甚至是十几分钟。那么,如何把


这些零碎的时间链接起来,发挥出整体效益,就需要一番功夫了。

首先,设计好自己的时间分配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双休日是怎样度过的,看一看八小时工作和连队组织的集体活动之外的时间,是如何支配的,从中总结规律,为制定自己的时间分配表提供依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年轻时到德国勤工俭学,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早上5点钟起床,530分至630分读书,630分后吃早餐、去工厂做工,1130分至1230分吃午餐,1230分至1点阅读。下午130分至5点做工,5点半至6点晚餐,630分至9点再读书。这样,早晨1小时,中午半小时,晚上两个半小时,一天就有4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尽管我们的部队生活与王若飞同志当年的生活有很大差异,但王若飞同志的时间分配表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尤其,我们部队的生活虽然很紧张,却有很强的规律性,制定时间分配表也就比较容易。

其次,提高利用业余时间的效率。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精明人比一般人成就大,奥妙之一就在于他的时间利用效率高。我们要根据自己本职工作的特点、生活习惯、业余时间中体力和脑力的最佳状态、环境条件以及成才的方向,有效地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一方面要把握最适点。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不同的兴奋期,比如有的喜欢夜车,有的喜欢起大早,等等。苏宁生前撰写了30多篇有较高价值的学术文章,如此高产,与他科学地利用时间是分不开的。例如,他在白天的工作之中发现训练中的难点问题,在工作间隙进行思考或与他人探讨,从晚饭后到半夜进行编写,困了就查找资料。第二天再进行论证,晚上进行修定或成稿。他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大脑的兴奋周期,提高了利用时间的效率而取得成功的。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如果长时间不停地学习,大脑就会疲劳而产生抑制状态,效果反而不好。因此,当疲劳的临近点接近时,应变换学习方式调节一下,不让时间在低耗中浪费掉。另一方面,要学会挑选使用时间。例如,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最好用于背范文、公式、单词、高科技题等;累了可以整理资料、阅读、搞实验。有较长的业余时间时,可以攻难题;时间短的时候,可以读书做笔记,或进行一般的演算。 第三,挤用业余时间的零布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茶余饭后、会议前后、候车室里、排队买东西等时间,称为业余时间的零布头。我们一些同志一谈到用业余时间学习,就感叹不已:连队生活紧张,一天到晚操课训练安排得满满的,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想自己学习、钻研点东西,太难了。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细研究起来,这里有两点疑问,一是到底有没有业余时间可利用,二是工作之余首先选择休息,还是选择学习。前者是肯定的,业余时间有的是。但是,工作之余是首先选择休息,还是选择学习,这确实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有学习的紧迫感,是不是有下苦功挤和钻的精神。雷锋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就是靠钉子精神 千方百计地利用训练间隙、出车前后、出差路上等零布头时间,读书、学习、做好事,使他成为时间的富有者,在短暂的一生中处处闪耀出光华。我们正处在求知阶段,工作之余是应该很好地休息、娱乐,但是,为了更多地掌握一些知识,更好地成长,在业余时间安排上,应当多学习、钻研点学问才对。客观地讲,有很多知识并不一定需用大块时间坐下来学,也可利用零星的时间,还可以结合工作以及日常生活进行。比如说,一、二十分钟的空隙时间,可以浏览几篇报刊、杂志上的学术论文;饭前饭后可以钻研点高科技知识;散步时可以思考问题或背背单词,等等。泰山不让壤土,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秒钟都是人生的碎片,拾起这些无数的碎片,去遨游知识的海洋,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成。 三、着眼成才,把业余时间用在焦点上

有些同志学习的热情很高,劲头很足,这也想学,那也想练,今天学外语,明天学绘画,两天后又对音乐产生了兴趣,过几天又报考法律函授,想当律师。看起来,这样的同志爱好广泛,但真正想学有所成,这种门门都插手、科科都研究的做法则是一种下策。蜻蜓点水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28be39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