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故能广”

时间:2022-08-05 19:04: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俭故能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7年第24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御孙说的。

俭,是一种朴素追求。与贫寒抑或富有无关。

朴,指还没有加工成器具的木材。素,是指没有染过颜色的生帛。朴素,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一直是被肯定和赞颂的。

东晋的时候,荆州刺史殷仲堪以节俭有闻于时。他吃饭通常只盛一点点菜,再也没有别的佐餐。有饭粒儿掉到桌上,他马上捡起来吃掉。他经常对他的子弟们说,贫者士之常。不要因为我当了封疆大吏,就以为我会把以往的志向抛弃了,其实我一点儿也没有变,清贫乃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当了官就忘了本呢?

清朝有一位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的御前大臣,人称“赛中堂”的阿鲁特·赛尚阿。如此身份的一位高官,竟是一位追求朴素之人。平日里起居非常简单,吃的是粗茶淡饭。他家的下人都说,在赛家这么多年,全家老小一年到头儿净吃窝头咸菜,只有年节才吃顿好的。所以,身边的人给这位中堂起了个绰号,叫“窝头赛家”。

俭,是持家处事之道。

宋仁宗时做过宰相的张知白虽为宰相,却一直过着平华俭朴的生活。有人不解,劝他不必克俭如此。他的回答是,以我现在的俸禄,全家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毫无问题。但是我今天的俸禄岂能长久拥有,我自己又岂能长命百岁,一旦将来情况变了,家人必然会饥寒无依。与其这样,还不如现在就过节俭的生活。

明代嘉靖进士周怡教导儿子要崇尚节俭。他在一封家书中说:“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俭,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一生追求简朴。他是这样诠释它的简朴观的:有两种简朴,一种是近乎愚昧的简单,另一种是明智的简单。智者的生活方式,是外在简朴而内含丰富。野人的生活方式,则是内外都简朴。

民国名人吴稚晖个人生活以清苦为乐。坐火车只坐四等座,在城市里从来不坐人力车。他上庐山也不坐轿子。一件旧布袍,一把油纸伞。有人送他一辆人力车,他竟然把两个长车把锯掉,搬到书房里,当摇椅坐。不过,他曾郑重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应该设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放一张长桌,配上老虎台钳和各类工具。包括截刀、锯子、手钻等。他认为,如果年轻人使用工具成为习惯,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有制造工具之野心了。

大约三年前的光明日报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1995年神户8.5级大地震,有一户主人叫小叶田的人家,浴缸的水震出一半。日本人的洗澡习惯是,先用淋浴洗净,再入浴缸泡澡。新房盖好后,小叶田毫不犹豫地把剩下的一半儿水运到了新家,再添上新水继续使用。

俭,是治理天下的秘笈,背离则可招致国破家亡。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西晋的傅咸曾经上书武帝: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其时,社会攀比之风盛行,竟然出现了谁奢侈谁就能受尊重的怪现象。

魏征针对唐太宗下令营造洛阳飞山宫上疏说,隋炀帝倚仗国库富足,毫无忧患意识,穷奢极欲,致使民众贫困,最后被人杀掉。要是不接受这个教训,必会招致祸患。李世民毕竟是个善于治国理政又乐于纳谏的一代明君。

有一天,李世民在积翠池与大臣们泛舟时说,这是隋炀帝修筑的,得罪了天下百姓,可如今却全部都归咱们所有,能不引以为戒吗?

《资治通鉴》记载,五代时的郭威曾经告诫他的接班人:我死之后一定要穿纸糊的衣服,用陶制的棺材迅速安葬。陵墓不要用石凿的,用砖即可。不要搅扰百姓,不要修建地下宫室,也不用设置石人石兽等。

113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八项规定,是当代执政者简朴节俭、廉政自律的最新宣示。

老子说:“俭故能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4893d6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