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分享心得

时间:2022-04-22 14:37: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分享心得

原文:

1物理实验课上,任何一个中学生都能验证科学假设的准确性。但是,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米兰·昆德拉

2、恐惧之感吞灭了所有的感情和本能。 ----米兰·昆德拉 3、每一夜你都梦见死,好象你真的愿意告别这个世界…… ----米兰·昆得拉

4、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便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爱情,是对我们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 ----米兰·昆德拉

5、四重奏的演奏家们面对着台下一支“三重奏”的观众团,还是好心地没有取消演出。 ----米兰·昆得拉

6、世界上的美整个儿消失以前,美还会依赖着失误而存在一阵子。 ----米兰·昆德拉

7、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景观对特丽莎来说已失去了初始的残酷,甚至开始使她有些兴奋。 ----米兰·昆得拉

8、这可笑的插曲也算是我经历中最大的打击!是我一生中戏剧性的种种可能的顶峰! ----米兰·昆德拉

9、相信当母亲是生活的最高价值,而当母亲也是最大的牺牲。 如果一个母亲是人格化了的牺牲,那一个女儿便是无法赎补改变的罪


过。 ----米兰·昆德拉

10、这岂不是一种反常的需要--要展示毁灭,夸耀丑陋,标举悲惨,露出断臂的残痕,强迫全世界都来观看。 ----米兰·昆德拉 11弗兰茨是她所见男人中最好的一个——聪明,能理解她的画,英武而且善良——但她越这么想,就越想强夺他的智慧,污损他的好心,摧毁他无能的体力。 ----米兰·昆德拉

12、我们每天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偶然性,确切的说,是人、事之间的偶然相遇,我们称之为巧合。两件预料不到的事同时出现在同一时刻,就叫巧合。 ----米兰·昆德拉

13、我们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米兰·昆德拉

14、指责小说中用神秘的巧合来迷惑人,是错误的。指责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巧合视而不见,倒是正确的。他们这样做,把美在生活中应占的地位给剥夺得干干净净。 ----米兰·昆得拉

摘自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读书分享:

19294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他是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

生命本身毫无意义,不值得怜悯,可被强权被集体被一切非生命名义以任何形式被碾压,然后消失无迹。而个体,在存在的每个时刻


都在竭力摆脱这种加害生命的形式,背负各种以便自己不至于轻的无踪无迹。从读者的角度,甚至托马斯自己也认为是特蕾莎改变、甚至可以说是摧毁了他的生活。但他表示他很快乐,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我可以想象他的满足,当与命运做无数次抵抗极尽智力接受挑战后,他放下了这些,没有什么必须不可的“使命”,他安心于生活,安心于生活本身,老婆、狗、生活、自由。而在他难受、失望、胃疼的时候,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他也许不会评价。因为他始终有特蕾莎。

特蕾莎的忠诚是维系他们爱情的不平等支柱,尤其是托马斯是如此的滥交。如果将人生定义为虚无。那么媚俗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可是托马斯与萨比娜却依旧活在自己不媚俗的境界中,反叛、抵抗拒绝;萨比娜是叛离的代表,托马斯是媚俗的魔鬼,他们不自觉地极力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而弗兰茨、特蕾莎则是在大社会环境中,在动荡不安的世界格局中,短暂幻灭的当下,他们媚俗、联系世界、渴望归属,可他们呢难道没有想反叛吗?我所看到的在当下这个社会真实存在,生活毫无意义,荒谬可笑。人类并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自由是个甚至说是达不到的状态。

但实际上,我又觉得我们将自身的失望、怨怼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人们放弃拯救自己,而将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97972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