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露无声湿桂花 重阳节赏花诗词

时间:2022-08-07 14:00: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冷露无声湿桂花 重阳节赏花诗词

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以前在初夏季节,写出过“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的诗

句;而不论四季如何转换,王建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一个地方——中庭。 中庭是中式建筑的标配。一个可能并不大的四合院落,勾心斗角(没错,这个词的本意是形容建筑)的檐廊,包围着一块“留白”的空地,这就是“中庭”。中庭四角的常绿灌木是栀子,中央是镂空砖砌的四方围栏,种着一颗常绿小乔木——桂树。

桂花是一种原产中国的物种。在古代,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木犀。事实上,植物学上的分类,桂花就是木犀科木犀属下的一个物种。你知道桂花的“桂”字是怎么来的么?请仔细观察木犀科植物的叶子,它的叶脉就表现出一个“圭”字形状,中国人再给它加上一个“木”旁,就成了“桂”。

原生桂花,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和岭南都有产。中国盛产桂花的地方很多,其中还有一个城市就以“桂”来命名——桂林。长三角一带的桂花也相当有名堂,南京、苏州、上海的桂花都不错,而最出名的,要数杭州。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就写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曾在杭州当刺史,既是地方官,就要做地方的“代言人”和“首席形象大使”,“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就是在说农历八月的杭州要看两样东西:山里的桂花,钱塘的潮水。

到了宋朝,词人柳永在《望海潮》里依然大书特书,“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杭州的人们不但懂得赏桂花,还懂得吃桂花,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藕和桂花藕粉,精美雅致。


同样是宋朝的诗人杨万里,还仔细观察过桂花的样子,他在《凝露堂木犀》中写道:“梦骑白凤上青宫,径度银河入月宫。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很多香?”

“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前文已经讲过,木犀就是桂花。“雪花四出剪鹅黄”,这句诗告诉读者,原来桂花是四瓣儿的。“雪花”和“鹅黄”,都是桂花的颜色。

到了现代,园艺专家已经总结好了,秋桂主要分三大品种:银桂是白色;金桂是黄色;丹桂是红色。“金粟千麸糁露囊”,金粟,是古人经常用来形容桂花的词儿,形容它花朵儿小,就像一颗颗金黄色的粟米,或者很多聚拢在一起的麦麸。

宋朝人都是观察“小世界”的高手。形容起桂花来也是“无一字不妥帖”的,还有“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在《鹧鸪天·桂花》中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暗淡轻黄体性柔”,李清照的这个句把桂花的品性说到了根子上。桂花初看其貌不扬,久处宜人芬芳,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二眼美女”,“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这些花儿不是不美丽,也不是不芳香,但在李清照眼里,只有桂花敢称“自是花中第一流”,对它的喜爱洋溢在字里行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fda0a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