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固始县第一中学校志

时间:2022-05-24 03:05:3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固始县第一中学校志



巍巍大别山北麓,涛涛淮河水南岸,屹立着一座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不朽名城——固始。她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北至东南紧临安徽省阜南、霍邱、金寨三县,西南接商城与湖北省麻城市相傍,西邻潢川县界春河,西北与淮滨隔白露河相望,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173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第一农业大县,第一劳务大县,又是中国柳编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起又成为全省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固始县域历史悠久,远在夏、商、周三代,她是蓼、蒋、黄、潘四国封地;春秋战国时期,四国先后被楚、越所灭,曾易名期思县、潘乡、寝丘邑等称号;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期思属楚郡,后更名为九江郡;西汉时境域置有寝、期思、蓼、阳泉、安丰、雩娄等县,分属汝南郡、六安国、庐江郡管辖;到了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封功臣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取“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之意)从此,中国版图上就有了“固始”这一县治名;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的360年间,固始曾几度更名,到隋文帝第二次统一天下,“固始”县名得以再次定格,并且治所迁今县城所在地;五代时,固始归属光州治下,故史书上常见“光州固始”这一专属名;中经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等朝代更迭,但固始县治始终未变,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固始先后划于潢川专区、信阳专区、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辖,2011年起成为省直管县。



1


如今,固始是河南面向华东的窗口,她背靠中原,面向华东,宁西铁路、沪陕高速、淮固高速、312国道、204省道穿境而过,既处于信阳、六安、阜阳三市小经济圈腹地,又处于郑州、武汉、合肥三大经济圈辐射交汇地。同时,固始又被称作“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从2009年—2011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让新时代的固始魅力得到了世界性的大宣传,大彰显,“固始”这张根亲名片已传遍了五洲四海。

固始历来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崇文尚教之邦。教育方面:古代有私塾,晚清有学堂,民国初有了新式学校,固始县第一中学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孕育,在这种背景下应势诞生的。

固始县第一中学现位于固始县城东西主干道蓼北路东段291号。她初名为“固始中学”,创办于中华民国元年,即公元一九一二年,是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的一所极负盛名的公立学校,素有“大别山下文化摇篮”之美誉。建校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革命和建设人才,并向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万名优秀学子,其中学有所成,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的有上千名,获博士学位者以百计,获硕士学位的以千计,一些留学海外的精英正活跃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昭示着固始一中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其中佼佼者:中子专家姜焕青,知名作家诗人杨纤如、王昌定、何泽沛;经济学家秦瓒;哲学、逻辑学者吴家国,语言学者周大璞,表演艺术家凌云,中医学家张磊;新闻出版界的路毅、张天云、郑泰森、高长明、李明、齐俊等名编辑、名记者及各系列的名教授、名学者不胜枚举。

还有原海军航空兵中将司令员马炳芝,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将聂大鹏,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王传友、柴明汉等都为固始一中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一代新秀张玉兴、夏竞峰、孟红、张伟丰、冯军、凌培勇、张树文等出类拔萃,正在不同领域各领风骚。

为了重温固始县第一中学所走过的百年历程,现分述如下:

一、初创阶段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春,在开封接受新式优级师范教育的张世英毕业返里,与清末举人刘春阶、张维忠、高洗尘等首倡兴办新学,并联络著名士绅许莲杰、许莲荣兄弟捐出座落于今汪家塘沿东北面汪家巷私产空地一片为校址,吴之缙、王乃锡等人乐捐千余串文为资金,兴建平房三十一间,楼房一幢,七月成立校董会,“固始县中学校”正式成立,并推选王牟、张世英为首任校长。张维忠为斋务主任兼国文教员,高洗尘为数学教员,共十余人任教。八月,开始招收四年制新生甲、乙两班,分班授课,此后,每年递招新生一班,递招到庚班为止,共七班,学生二百余人。

民国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壬戍学制》中学实行“三、三制”,即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学制各为三年,固始中学于一九二三年开始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初中。校名改称“固始县立初级中学校”。后逐年招新生一班,常年在校生三班,计约二百人。

二、大革命时期

民国十六年,公元一九二七年,原固始中学学生,共产党员王子春从河南农学院毕业回固,当上固始县立初级中学校校长,他聘请中共地下党员蔡仲美、汪涤源、杨松柏等任固中教员,建立了中共固始中学支部。不久,秘密组建了“中共固始县委员会”,蔡仲美任书记。



3


王子春、蔡仲美等利用教师身份掩护,在学校向师生传播进步思想,并秘密建立农村党的组织,在县城东乡组织“扁担会”, 在固霍交界的方圆百里地区,开展抗租、抗税、抗粮活动。后以“扁担会”会员为骨干组建县独立团,蔡仲美任团长兼政委,吴伯涵任副团长。一九三○年二月,固始县委积极组织东岳庙暴动,因叛徒告密,暴动失败,蔡仲美、吴伯涵等多名地下党员光荣牺牲于张广庙北头的杨井岗。固始一中的地下党组织基本瘫痪。教育教学工作也受到了极严重影响。

三、抗战时期

民国廿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固始县立初级中学校开始招收女生,当时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民国廿七年八月,公元一九三八年,固始县城沦陷于日寇。固始县中学创办人之一,并在校担任国文教员十余年的张维忠先生,由于拒绝日寇劝诱其担任固始县维持会长的职务,手书“驱除倭寇、保我中华”八个大字而遭凶残的日寇残酷杀害,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

民国廿九年,公元一九四○年,固始县立初级中学开始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制度。每学期招新生一至两班,常年在校学生六班以上,约达三百余人。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固始县立初级中学师生与县城其他中小学校师生一起集会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连续上街游行,演文明戏,提灯会以示庆贺。

四、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却违背民意,挑起内战,导致农工凋零、



4


物价猛涨、饿殍遍野、民怨沸腾,固始县中小学因政府停发教师工资粮罢课,农村中学纷纷停办。县政府以“固始县立初级中学校”为主,联合“思源中学”“道济女子职业中学”“简易乡村师范”“固始职业中专”“蓼东中学”“惜阴高中”等城乡公私立中学组织成立“固始县联合中学”。分设初中部、高中部、师范部、职业部等,本部设在“固始县立初级中学校”

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九日,固始县城解放,建立人民政权。人民政府民政科长黎屏兼负教育工作,“固始县立初级中学” 立即复课。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九四九年夏,固始县人民政府对全县中学进行了合并,以“固始县立初级中学校”为主体,将“思源中学” “蓼东中学”两校并入。校名仍为“固始县立初级中学校”,并在本年度秋季成立了“学生自治委员会”简称“学生会”。同时,固始团县委在本校吸收一批进步学生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于是年在固始中学建立了全县解放区最早的团支部。

本年秋,学校根据上级指示,取消了国民党的训导制度,推行民主管理,砍掉了“党义”“公民”“童子军”“军训”等课程,开设了政治课、及时事政策等课程。

一九五○年秋,学校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开设了政治、语文数学、自然、化学物理、地理、外国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规定高、初中总教学时数为7200学时。

,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等学校暂行校历(草案),规定中等学校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各授课145天,暑假52天,寒假23天,春假三



5


天。

一九五一年下学期,学校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和修订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

,学习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

一九五二年,县人民政府投巨资在县城东关小码头一带,即今校址所在地为固始县立初级中学新建十八班规模校舍,共54间新房。学校在新社会有了新校舍,出现新气象,并于一九五三年改校名为固始县第一初级中学校。

六、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

从一九五三年起,固始初级中学一律改为秋季招生,并停英语课改开俄语课。

一九五四年开始在学校评选“三好学生” 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并推广少年广播体操。

一九五五年执行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学生守则》的指示〉,并开始推广普通话。

一九五六年学校戴帽招收高中两班,共85名学生。

一九五七年学校学习贯彻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

一九六○年固始县立高级中学建立,固始一中高中班迁至固始高中新址。

一九六一年,固始县将固始一中、二中合并,称“城关中学”,校址仍



6


在固始县第一初级中学校。

一九六三年一月,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县政府确定“固始县第一初级中学”为全县重点学校。六,学习贯彻教育部重新制定的《中学生守则(草案),共八条。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底,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何伟到“固始县第一初级中学”进行了视察。

七、文革十年

一九六六年五,学校贯彻毛泽东主席五•七指示,开展学工、学农、

学军和批判资产阶级活动。八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发布,学生开展 “破四旧”活动,建立红卫兵组织,少数领导和部分教师被诬为“黑帮”遭到残酷批斗,从此揭开了文革十年教育大动乱、大破坏的混局。其间先后出现的“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大串连”“揪斗走资派、三反分子”“打倒牛鬼蛇神” “复课闹革命”“斗、批、改运动”“清理阶级队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打三反”“开门办学”“反潮流”“工宣队、贫宣队进驻学校”,直到一九七四年秋学校开办农机、人医、农业三个专业班,七五年在杨集、泉河征地建立两个农场,学校师生边学习边劳动,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运动一潮接一潮。

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四人帮”教育得解放。工宣队、贫宣队全部撤出学校,固始县第一初级中学也向全国大中小学校一样,经历十年浩劫逐渐恢复正规的教育教学秩序。

八、拨乱反正结硕果



7


随着一九七六年十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七七年上半,彻底否定“文革”制造的对知识分子的所谓“两个估计”,到八月废除群众推荐上大学,恢复大中专学校文化考试招生制度,到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逐步健全,固始一中正常的教学秩序迅速恢复,各项工作出现蓬勃生机。一九七八年,固始一中高中班参加全国高考四个班共升入高等院校学生25人,其中重点大学8名,夏竞峰同学为全国高招文科第4名,被北京大学录取,这是固始县高中教育破天荒的纪录。本年度高招成绩居全县首位。

一九七九年学校初中部被县里定为重点初中,加高中部共有24个班,

1300多名学生,教职工发展到156名。

一九八○年,固始一中党支部落实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于本年开始培

养吸收一批优秀教师(如许宝华、王景涛、秦作鹏等)加入党组织。

九、新时期历史巨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共识,教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固始一中教师队伍大大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到一九八七年,固始一中高招成绩首次突破百人大关,有140人升入全国三十多所高校,其中重点大学有十所。

一九八八年,固始一中经县委同意,停止招收初中班,从本年度起,

固始一中成为固始县人民心中仰慕的完全高中,并且19831993固始一中连续十年荣获信阳地区普高高招第一名(十连冠)

二○○○年,适逢世纪之交,千年更替,一中人肩负重托,大有作为,高招成绩连年翻番,招生生源年年爆满,设立分校势在必行。



8


二○○五年五月十九日,“固始县第一中学分校”揭牌招生,八月一日,信阳市教育局决定命名固始一中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二○○六年,高考成绩揭晓,我校进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录取分数线的1053,首次突破千人大关。

二○○七年二月二日,河南省教育厅决定授予“固始县第一中学”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称号。从此固始一中高招上线人数均在千人以(详见后面图表),成为本地区普通高中录取率最高的学校。

如今的固始一中面貌大为改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拥有校本部和分校两座校园,有教学楼3幢,行政办公楼2幢,图书综合楼1幢,学生公寓楼5幢,教职员工宿舍楼4幢,科技实验楼1,学生餐厅两幢,可容纳5000名学生同时用餐。体育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全部按示范达标兴建,图书、仪器、电教设备进一步充实完善,逐步达到一类标准。

目前,固始一中有教学班86个,在校学生6200人,教职员工388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90人。国家、省、市级模范教师(包括班主任)49人,国家、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63人,在职教育硕士16人。一中人秉承“与时俱进、锐意更新、励精图治、科学施教”的办学精神,依据“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倡导人性化教学,遵循“明理•尚法•和谐•发展”的校训,校风“诚朴•务实•求真•向善”教风“爱生•精业•博学•创新”;学风“勤奋•扎实•竞争•自立”,把“依法治校,以人为本”作为一贯的办学思想,坚守“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树立“儒雅•笃学•乐群•敬业”的教师形象,培养“自信•知新•敏健•守



9


法”的学生形象为奋斗目标,取得了教育教学的辉煌成果,受到上级党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多次表彰,荣获河南省文明学校,信阳市文明单位,高中教育先进单位,高考成绩先进单位,高考特等奖等奖牌或奖杯、奖状,也赢得了固始广大人民和学生家长的信任和赞誉,固始一中已成为固始人民心中的名校。

今年是固始一中建校一百周年华诞。一世纪沧桑砥砺,一百年春华秋实。一中人决心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宽广大道上携手并进,把固始一中真正建成豫东南培英育才的明珠,让中华大地唱响一中学子自豪的颂歌。



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563d59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