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 〔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 《临江仙》。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比喻 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参考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波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赏析】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那么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那么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表达。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94146d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