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李白诗歌的明月情怀 作者:刘 艳 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5期 刘 艳 内容摘要:李白与月,有着不解之缘。月亮是山川的慧眼,寄托着李白的浪漫情致。李白月,月有依恋,月有苍茫,月有含思,月有深曲,让人着迷难忘。 关键词:李白 诗歌 明月情怀 杨义先生说:李白诗对盛唐气象的表达有他独特的美学方式,具体体现在醉态思维、远游姿态和明月情怀这三点上。李白用明月这个意象,引发人和宇宙之间的形而上对话。 李白远游,其间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这种乡愁与明月情缘深厚。李白谈到月时,用到两个字“得月”,得到月亮,月得吾心,人与月相得,“得得任心神”,以表达他与明月的精神联系。神话思维的介入产生的超越性本身,包涵着亲切感。人和月相得,这个“得”字有双重性,既是获得,又是得宜;既是人借明月意象向外探求宇宙的奥秘,又是人借明月意象向内反观心灵的隐曲。所以,李白之月,可以随性、随手、随人和随情。随性,“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带走了愁心,山送来了好月,光辉晶莹;随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上天揽月,纯是天上人间的精神契合;随人,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亦可与月同游偕归;随情,“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还可把月请到人间,诗人的酒兴和醉态在崇拜孤独和拒斥孤独的精神矛盾中,创造了一种人月共舞的心理神话。李白“得月”之奥秘,有“峨眉月”之依恋,有“关山月”之苍茫,有“玲珑月”之含思,有“床前月”之深曲。 一.“峨眉月”之依恋 李白有首《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月亮本无意却多情。诗人以月光的宁静弥漫在诗作间,意象灵动而具有朦胧清幽的美。月亮成了诗词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悲欢离合缠绵悱恻尽蕴其中。月思乡,“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月因而也可以是故乡的载体,月亮走我也走,月亮总在家门口,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人和月相得,这么一种思维,把生命赋予山、月、秋、江,“峨眉月”成为扎根于李白生命本原的一个意象,它曾经引起二百多年后同样是蜀人的苏东坡的共鸣。苏东坡有一首诗叫做《送人守嘉州》,开头两句完全用了李白的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二.“关山月”之苍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92ab34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