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最为霸气的诗,全诗尽管描绘了一场打败仗,可是从这当中我们仍旧能够 读到英雄气概,读到不畏一时的兵败,勇于再一次举起武器与敌人抗衡的慨然之气。 这首诗便是李白的《从军行·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击毙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我们看完这首诗后,会有一些意外,意外的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居然会写下这种激昂霸气的诗句。或许这也是因为那时候的大环境使然,激发了包括李白在内的文人雅士心中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28个字,就描绘了一名极其英勇的大将个人形象。 身经百战,难挡灭亡 前两句的意思是:对久经沙场的人而言,身上的盔甲都磨烂了,可是如今仍旧是穿着这破碎的战衣上战场。如今情况不是太好,城南被敌军团团包围着,早已是深陷了困境,可是我手下的兵士们丝毫没有任何恐惧,依然在城墙上坚强不屈战斗! 首句就写下了战事的时间之长和战事的严酷状况,这简洁的几句话就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一名身经百战的大将。而随后的一句就将我们带进了一场新的严酷的考验。在这场战事中,诗句中的大将所率领的军队惨败,推到城南,此时此刻唯一的出口——城南也被敌人重重包围,可以说全军已深陷灭亡的绝地。 李白在前两句中,并没有直接描绘战事的情况,反而是从侧面描写了一名大将,描绘了一场急迫的形势。 不惧兵败,冲出重围 末尾两句比前两句读来更加舒服:我带领将士贴进营垒,将敌方的呼延大将击毙,在敌军惊慌的间隙,我带领着残军突围而出。 末尾两句中的“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代表敌军的一名悍将。在三四句中,李白将战事写活了,动态感十足,在前面紧张气氛的烘托下,击毙呼延、独领残兵与前面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全诗具有了一定的张力,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前后四句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就把刚才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整个的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才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从而成为了边塞诗里的名篇佳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cef753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