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掌生榖粒顶尖文案:我们希望的时代,开场了最正宗的台湾卤肉做法 我們穿上了農業的靈魂,領悟文化創意的生命。 一個看起來是、摸起來是、吃起來是農產品的掌生穀粒,偏偏賣的就不是農產品而已!始自2006年來我們用盡一切氣力,透過平凡平實平常的白米,想傳達想呈現的真正價值,其實是台灣人的生活風格。這包括了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最重要的是-台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原來,掌生穀粒是一個販賣「台灣生活風格」的品牌。媒介是來自土地上的-也許無常、也許不完美、也許有遺憾…而所以真實的農業作品。 在我們的眼中,農作物的價值不只是飽足口腹的糧食,它是天地人感情交流後的大地創作。 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古老的人類的文明,都發生在大河流域的兩岸,因為那樣的土地才能孕育人類的飲食,這就是農業的初始。所以我們的象形文字,是從認識蟲魚鳥獸、日月山川開始,在宇宙時間裡刻寫下承諾,要與環境天長地久。農業就是自然而然的文化,與創意源頭。 我們摸索了很久,企圖從這樣珍貴的價值中,創造一個新的樂土。終於,我們讓「掌生榖粒」化身成“出版”農業作者作品的出版社。農友們專心顧好每一期的收成,就像作家負責耕耘文字;作品的設計包裝行銷企劃則交給有感情的專業團隊!而勞動的生產者,仍是食物的擁有者。這是我們「以農利國」的信仰。 長路奉獻給遠方,此刻,我們才剛動身啟程。 2006年6月6日,海岸突然掀起一個下午的焚風,攝氏36度。 去年的這一天,是個已連續多日的細雨天。 前年的這一天,雲淡風輕。傍晚從山谷吹起一陣涼風。 明年的這一天,我們還未知。 農作以風味記載了自然界不經意的魄力。 在不知名的某一天裡,我忽然明白,農作是大地的一場「偶然」,即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不會收成到相同的結果。農作反映到人生的無常。我們在餐桌上享用美食時,可有吃出來自然在食材上深深刻下的記號,和智慧。 就像6月6日那天,穀子以鮮明的甜度記載了那陣36°C焚風掀起的魄力。 9月,二期的稻花會等著秋風來吹,預備授粉結榖,風有來是一回事,風沒來會是另一個結果。農作的浪漫與殘酷,站在田邊聽風的農夫,順著天地的脾氣耕作出每一期米榖蔬果的稀有價值。只是飲食的人,懂不懂? 原來,大自然裡掀起的一陣風~村上春樹就書寫了「聽風的歌」;喬治溫斯頓興起演奏鋼琴的「四季」,有天賦的農夫則捕捉了大自然的「不完美」,創作出那一次次的「偶然農作」。而飲食的我們,站在風中大概只會說出:「哇,今天的風好涼喲!」這麼湴椎母邢氚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80552d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