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天险关、蜀北屏障—剑门关 秦为胜 剑门关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处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剑门关风景区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景区组成,总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平方公里,有观赏景点(区)300余个,主要景点有剑门关、剑阁道、七十二峰、小剑山、姜公祠、姜维墓、邓艾墓、钟会故垒、金牛道、后关门、石笋峰、梁山寺、雷霆峡、翠屏峰、仙峰观、古剑溪桥、志公寺、4D影院、鸟道、玻璃景观平台等,是四川大九寨环线的重要节点和蜀道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的支撑中心。 剑门关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战争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剑门关又称剑阁,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剑门天下险”、“蜀之门户”等称号。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地“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剑门关关楼,关楼宽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 剑门关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为龙门山脉剑门山干支,为北陡南缓的单斜山,北坡坡度几近90度,高达一二百米,砾岩出露处多成一悬崖峭壁,山高峰险,沟深谷狭、多断岩绝壁、岩上凸下凹、石角北向,千仞壁立、峰峦叠嶂,绵延长达数百公里,宛如天然屏障。著名的有大、小剑门关、七十二峰、五指山等。相对高差300—6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等。南侧有: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剑门天下险,七十二峰峰峰似剑,直刺云天;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惟妙惟肖;漫山古松苍翠绵延,秀美幽深;大小剑山两峰对峙,山脉中断处一线中通,其状如门,故名剑门。蜀汉大将姜维曾屯五千精兵于剑门关,凭借天险拒魏将钟会十万大军于关外。自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经达摩戍(民间称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 剑门关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名扬海内外,它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战争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自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使关楼更加雄壮美观,可惜这样一座历时数百年的巍峨建筑却于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1966年,郭沫若、于立群来剑门,郭老即兴题诗一首:“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秦道栈无迹,汉砖土欲融。群山齿尽黑,万砾色皆红。主席思潮壮,人民天下雄。”于立群也挥笔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条幅。1992年重修的关楼位于大家看到的新关楼对面,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使关楼严重受损,2009年,剑阁县决定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关楼,大家看到的关楼就是仿照明代关楼重新修建的。关楼宽 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 猿猱鸟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剑门关有着“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蜀道。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感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足以看出蜀道之险。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剑门栈道,虽然古蜀道第一险便是这猿猱鸟道,整个鸟道以其险、陡、奇的特色成为景区一大亮点,傍绝壁依势而建,蜿蜒向上,是剑门蜀道上最险、最难、最陡、最窄、最悬、最惊的路段。猿猱鸟道开凿于悬崖峭壁,游客需借助绳索贴壁攀爬,惊险刺激之时也令人望而生畏,胆小的游客只能望壁兴叹。据了解,猿猱鸟道自古仅是猿猴攀岩越山的行道和剑门关山区个别老百姓上山采药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f76d2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