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艺术特色 《兰亭序》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王羲之也因此被后世尊为“书圣”。 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发现王羲之用笔细腻,方圆结合,结构多变,刚柔兼济,既严谨又潇洒。以下就其书法在点画、结字和章法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一〉点画艺术 1. 笔道精致 一丝不苟 起止运行,提按转换,笔笔到位。虽如游丝,绝不拖泥带水,而是一丝不苟,力到锋杪。开篇“永和九年”四字,实是点画纯净,圆润雄强,骨力内含,势若屈铁,真可谓刚健杂流丽这也是《兰亭序》之千古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之一。 2. 藏露正侧 诸法俱备 笔法一般分为正侧藏露。正则圆实,侧则多姿,露则轨迹清楚,秀俊灵动,藏则呼应内藏,含蓄浑穆。故方笔[小方笔]用露侧,圆笔用正藏。《兰亭序》可谓诸法俱备,且往往融合于一字一画之中,为后世开劈了诸笔法融合无间的道路 3.点画形态,竭尽变化。 千篇一律不是艺术,艺术贵在干变万化。由于《兰亭》笔法变化多端,故而点画形态也就必然丰富多彩,这也是该帖一大特色。 4.阴阳互补,刚柔相济。 王羲之使刚柔融为一体,刚中有柔,柔中见刚,主要指笔形的方圆和笔势的弧挺。 〈二〉结体艺术 1. 化险为夷 反欹为正。 王羲之书法险、奇,正、稳。明项穆说:“欹而弗正,虽雄爽飞研,多谲丽而乏雅。”这是书家为何造险而又破之的原因。《兰亭序》在这方面可谓为后世提供了诸多模式,且得心应手,纯乎自然。 2.俯仰揖让,顾盼有情。 《兰亭序》除笔法欹正变化外,还注意结体的俯仰揖让,使之顾盼生情,写得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3.疏密相附,匠心独运。 行书疏密十分重视,一曰,‘疏密相附”,即一个字之中须有疏有密,又曰,“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不舒展也),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诸处伤慢)”,即二者要适宜,不能过密或过疏。《兰亭》的结字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并曲尽变化,丰富了美感,愉悦了视觉,用以打破了结字的常规,增强了自然态势,即使在字的细微处也轻易放过。 4.万字不同,各尽其妙。 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之为“万字不同”,确非盲过其实.细观之,形态各异,或长或方或扁,或楷或行或草,或用中锋,或用侧锋,或兼有之。点则有侧卧之分,撩则有方圆之别,且有出锋回锋的不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尤以各自形态非随心所欲,故求新奇,往往是根据情境所决定的。 〈三〉章法艺术 1.行路摆动,诗意盎然。 《兰亭序》行路的摆动,仿佛轻风拂柳.左右摆动,婀娜多姿,妩媚喜人使观赏者产生一种自然、活泼和轻松的美感。同时,除了有大小、粗细、参差之不同,在字距上也或疏或密,或开或合.尤以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虽无明显的游丝加以连接,但无不笔断意连,从而使行路曲线显得更自然、更婀娜、更诗意盎然。 2.节奏鲜明,犹如乐章。 欣赏《兰亭序》,仿佛聆听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不过音乐与书法更加贴近,在书法用笔的藏露、提按、急涩,结字的欹正;断连、揖让、向背、茂密、粗细、大小,墨色的浓淡,润枯等等所形成的,正象乐章靠音阶的高低、节拍的快慢,以及强弱、轻重、延长、休止等等组成的。 世人对王羲之《兰亭序》赞誉颇多:“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班级:1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595cefb8f67c1cfad6b8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