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安和桥 作者:坏蓝眼睛 来源:《世界博览》2015年第07期 很多带着美好梦幻出行的人,都在回归后一肚子抱怨,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这不便利那不合心意,这都是缺乏旅行商的表现。 我的朋友Luis第一天来到北京就开始问我鼓楼在哪里,安和桥在哪里,兰州是什么……Luis是个地道正宗的台湾人,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世代生活在台湾的乡下,父母这一代移居台北,是个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台湾小孩。 他之前对大陆的印象只是幼稚园时代跟父母来旅游的印象,据说是住宅破旧,房屋矮小,街道脏乱,行人乱撞,尘土飞扬……总之是很灰暗的印象,成年后再也没有来过,对大陆的看法也只是通过一些BBS来更新的,那更也不会是什么特别好的印象。 不过,当他兴致勃勃地走在鼓楼的深夜,在烟袋斜街选中一只漂亮的火机,学路边乞丐席地而睡,在什刹海的厚冰上开心滑翔的时候,他已经完全不再提及初到北京时候的恐惧。他下载了电子地图,可以记录行走轨迹的那种,半年不到的时间,他已经在北京很多街巷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之前他不太会写简体字,也不知道很多词汇用法和涵义,他去网上自学了拼音,下载了汉语词典,只要有空就会研究,很快他也已经对于那些连我都觉得生僻的名词熟悉并运用起来,有一次我竟然听他用非常标准的北京话说出“瓜子儿”“芥末堆儿”。 我有时候会被这种热情所感染。他告诉我,当初他听了董小姐,莫名的觉得感动,找到了宋冬野的专辑来听,这也是他当初决定来北京工作的原因之一。难怪,安和桥,鼓楼,兰州……后来他还问过更多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北京人喜欢嗑瓜子,为什么地铁的老幼病残座坐的都是年轻人,为什么北京话中的儿化音其实是没有规律可循,为什么大街上看到的每个人脸上都没有笑容,为什么很多人宁愿买豪车塞在车阵里,为什么过马路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而不愿意哪怕多等一秒……他的种种热烈追问,我无言可答,并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我发现我从来没有把这些生活的细节当回事。 一个台湾小孩,怀着对一个陌生环境的质疑和惴惴,到现在已经如鱼得水地拿着百度地图去步量我们所熟悉的城市,熟悉的街道,开始了解和融入这座庄严古城,去善意地探究和碰触……我有点为自己的麻木所脸红。 去年台湾书展,是我第一次来到传说中的台北。跟Luis一样,我最初对于台湾的印象,也基本是从歌词中获得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果然台北的冬天是阴冷而多雨的,因为没有做功课,没带伞也低估了台北的寒冷,导致我在2月的渔人码头差点被活活冻死;“忠孝东路走九遍”,发现只是一条及其普通的街;“今夜我不想睡,台北红玫瑰”,台北的夜其实还蛮冷清的,只有无尽的黑夜和行走在街头的寥落的路人;或许只有郑智化的淡水河边,让我多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6acec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