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称、道、述”注释我见

时间:2023-11-13 10:4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屈原列传》称、道、述注释我见

作者:王 程洪艳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6年第01

《屈原列传》一文中有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一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课下注释将句中的均译为提到,有的译本译为述说,笔者以为这两种译法未达文旨,理由阐述如下:

首先,称颂,赞许义项,如此四王者,万世之所称也(商务印书馆1998年修订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36页)。

其次,从上下文内语境看,前三句话提到的帝喾、商汤、周武王和齐桓公都是屈原美政理想中的圣明贤德君主:帝喾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汤是商代开国之君;周武王是周初明君;齐桓公求贤若渴,不计前嫌,礼遇重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国,并接受鲍叔牙建议尊用高候、隰朋、宁越等贤才,因重用人才而称霸。因此屈原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是仰慕赞颂的,前三句是热情赞颂这些贤明君主,最后一句以刺世事,点明列举这些古代帝王目的是讽刺当世没有贤君,含蓄批评楚怀王的昏庸。前褒后贬,爱憎鲜明。如将译成提到述说,只表明《离骚》中提到过这些圣君,并未表达出对其颂赞之情。所以笔者以为这三个词应分别译称颂称道称述

再次,屈原在《离骚》中是高度赞颂帝喾、商汤、周武王和齐桓公的。现依次摘抄相关原文及译文如下: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商汤夏禹处世谨慎恭敬,周文王武王讲道义没有差错,推举贤者而任用才士,遵循法度一点也不偏颇。)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商汤夏禹严谨地追求合道,伊尹皋陶因而能与之协调。)凤凰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凤凰已按受聘礼去转送,我担心高辛氏〈帝喾〉抢先联络。)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宁戚作商贩敲着牛角唱歌,齐桓公听了授官职让他辅政。)(以上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第735756页)由此可知,屈原在《离骚》中高度赞颂了商汤、周武王和齐桓公知人善任、君臣和谐、举贤任能的美德。屈原还虚构了帝喾和他在天界上求女(王逸《楚辞章句》中说:宓妃佚女以譬贤臣)情节,高度赞颂了帝喾仰慕追求贤臣的美德。

最后,从外语境看,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最后的太史公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这是因为司马迁与屈原有着相似的不幸政治遭遇,有着相同的正道直行品格,有着相同的深厚而执著的情感,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借屈原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所以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必忠实传达出屈原在《离骚》中对圣君贤相的赞美之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这个句子当译为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当时没有贤君,这样译才能表达出屈原在《离骚》中炽烈的爱憎情感。

(作者通联:吉林永吉实验高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aed0d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