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感恩有你们 作者:于悦彬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9期 由于工作的变动,我已有二十多年没有负责文化馆的文学辅导工作了,从副馆长的岗位下来后,我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与文学还是不搭边。由于胡玫女士已退休,使我所在的单位——通化县文化馆文学部的业务无人负责。闲谈时,馆长许桂霞女士曾多次在我面前谈起文学部的事情,不难看出,她是有意让我临时负责一下文学辅导工作,但又考虑到我身体欠佳,不便明说。我们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住平房时,又做了十多年的前后院邻居,彼此间的熟悉和感情不必细说,大家也会明白几分。深思了许久,我决定重新“出山”,抓一抓文学辅导工作,这业务我熟悉,毕竟当了十多年的文学辅导部主任。许馆长知道我的意图后,非常高兴,让我不必多虑,她会大力支持我的工作。 有领导的支持,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力量。当今社会,由于受经济浪潮的冲击,热爱文学和搞文学创作的人少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刚到文化馆负责文学辅导工作时,全县共有四百多人的文学创作队伍,文化馆每年都要举办文学创作笔会,或者是文学理论培训班,邀请省市报社、杂志社的编辑和记者来给业余作者授课。当时各种文学社团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多达几十个,而每个社团都有油印刊物。毫不夸张地说,通化县的文学创作在吉林省内是有一定声誉的,每年的上选作品都在几十篇(首)以上,获奖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先是辛实、孙树发、刘仲元、李宜安、朴尚春、雷学胜、叶春华等老一代的优秀作家,其作品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于悦彬、胡玫、徐文、郭立志、孙桂芳等当属中坚力量,其文学作品也多次在省内外获文学奖。新一代的文学人如朱聿、金秀芝、卢海娟等,其诗作更是琅琅上口,刊发于各地文学期刊。许多业绩,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 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当前搞文学创作的人还多吗?要想重抓文学辅导工作,必须要举办文学创作笔会,将现在还在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和业余文学作者召集在一起,收拢一下人心;还要请有声望的报社、杂志社的编辑、记者来给大家讲课,给大家提供一个提升文学创作水平、交流学习的机会,提供一个创作和发表作品的平台。请哪家报社和杂志社的老师呢?这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我不必费心思,肯定是参花杂志社的老师了,其主编徐文先生是从我县走出去的作家(关于我俩的感情,我将在另一篇文章里叙说),况且,《参花》杂志创刊至今,一直坚持重点培养业余文学作者的办刊方向,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发展,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 征得许馆长的同意后,我坐车去了长春,在参花杂志社主编办公室,我见到了徐文先生,老友相见又是近十年未曾谋面,高兴劲和亲切感在此不用细说,大家也能想象到。晚上,徐文先生邀请我去参加省新诗学会举办的一个文学沙龙,在这个活动中,我又有幸结识了长春春风文艺杂志社副总编纪洪平老师,当他得知我此次来长春的意图后,当即表示愿意来通化县参加笔会,给大家授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7821c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