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分析报告

时间:2022-09-26 01:1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纹分析报告



在中国传统纹样中,龙纹一直是历代传承的主要纹样。但它在众多纹样中的地位和意义却极为特殊。它是天神,是皇权,是祥瑞等多重意义的结合。而其纹样本身却是结构于中国人的心灵构象之上的。龙纹经历代的流变和发展,“九似”,有着明确的创作规范和使用规范,但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它的原型。龙纹是真正的“观念的形式”。龙纹的演化清晰明了的显示了符号的线索。龙纹的发展经过了文化艺术的,社会制度的层层加工创造,演化成了“人文龙”别于其他传统纹样,是特殊的象征符号。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龙纹。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期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期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在不断的加减、衍变和发展。

第一阶段:自目前所见的河南龙虎埠饰开始,到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多与水器铜盘相联系,春秋时期的龙,多做盘绕状。

商以前的龙主要是各氏族、各部落的图腾徽铭以及神化了以便借而生炎帝的神话图腾。龙虽是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神物,但也不可能空穴来风,无端降生。它不可能产生于一时,也不可能出于某个人一手创造。这一时期的龙纹属于“原龙纹”,在形象上因部落和时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我们今天熟知的龙的角、鳞、爪、齿、须等特征皆不可见。这一时期的龙形更接近于它起源的本体——蛇,身体盘曲,略显蛇的花纹特征。

商王朝非常重视宗教与巫术,故青铜器的铸造尤为重视。青铜器作为沟通天地的礼器,本身就有宗教的意义,青铜器上的纹饰则有更浓郁的宗教色彩。这种纹饰中,龙纹成为主要的部分。来那个的神性得到延伸,龙的形象也更加有神秘感。青铜器上的龙纹已经可见明显不同于前代的特征:龙身伸长,巨首大口,在蛇的基本形体基础上长出了脚爪且基本定型。例外形式喜用两个侧视的龙做对称式组合,构思极为巧妙,形成巨大的兽面特征。而这一时期纹饰的另一重要形式是玉龙纹,其主要特征是:身形较短,按不理头部显得很大,有柱形的双角,双耳。龙身上的纹饰偏重于图案式的装饰。蛇的花纹特征多。 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龙,更加图案化,总的形象基本沿革商代的形制,整个空的形象缺乏了神采。到了战国时期,龙形发生了大的变化。

战国时期,工艺技术迅速发展提高,文化也相对活跃繁荣,思想开放。龙的形象逐渐从刻板的图案程式中解放出来,出现了较多形式比较自由、单独纹样样式的龙。特别是出现了许多S形的龙纹,充满了活力与动感。

第二阶段:汉魏六朝时期,龙做走兽状,与白虎、朱雀、玄武相结合,成为系列图案,其含义多与阴阳五行相结合。

经过了春秋、战国多年的分裂状态,秦汉统一局势已定。这使龙的形象不仅在风格上得到广泛交流、融合的机会,也给龙纹树立新的精神面貌奠定了基础。秦汉后,表现龙形象的,一般不再是铸造的青铜或其他金属的礼器,宗教的色彩逐渐淡化。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基本定型,即长角、尖耳,须、胡、四肢、鳞片以及鳍和肘毛等。把一种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神物表现的生气勃发、神态威猛、挪有力。它的形象仍可看出是商代的巨首、大口、长身的特征而来,但完备的肢


体,古朴的风格,威武大气的神态则开了后世龙纹艺术的先河。汉龙在龙纹的发展史上可说是承前启后。头部比例较大,龙嘴显得纤长,躯体不再像蛇而更类似兽类,尾巴的处理好像虎豹。汉代以后,龙作为吉祥瑞兽的一面越来越突出。绝大多数器皿、建筑上的龙图案已经纯粹是一种吉祥图案了。龙作为一种瑞符被使用得更为广泛,除了帝王外,还与圣贤甚至是普通人拉上了关系。

第三阶段:隋唐两宋时期,龙从走兽状过渡到蟠行状。此图就为此时期的器物纹样。

龙纹发展到隋唐时期开始出现变异纹样。除了一般传统的龙形象外,又出现了一种龙首鱼身的形象,学者称其为“鱼龙变纹”龙在隋唐时期的总的特点是显得丰富华美。唐龙一般体态丰腴。龙的整体已经完善定型,各肢体及器官已经发展的很完整,丰富,整体形太显得丰富。唐龙在艺术形态上已经完善了自己,为以后的宋、元、明、清所直接继承,不再有什么大的发展和变化了。

宋代以后的龙的形象更趋艺术的完善。在中国古代,宋王朝的地位非常奇特,它没有汉的威风,也没有唐的气魄。在这样的大背景烘托下,龙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但龙的形象已基本挣开宗教的樊篱,而且出现了一整套画龙的理论。而龙的形象在这样明确的理论影响下,虽仍有地域、风格的差异,但已经相当统一。龙的“四肢、五官”都“长”在龙的身体上了,已经完全不属于龙耳不再是别的动物的翻版。宋以后,皇帝作为“真龙天子”已十分明确,在以龙纹作为装饰的问题上,规定越来越严格,限制也越来越多了。

第四阶段:元明清时期,身躯渐长,脱离兽身成为蛇体的龙,此纹样就为第四阶段,多与凤相配用,代表阴阳,或为统治者所用,代表帝王和皇后,以体现王权。

元代继宋代的流风余韵,龙的艺术形象更为完善,也更为世俗化和规范化。与宋龙相比,元代的龙形象更趋向一种协调和审美情趣的追求,龙头扁长,龙目明亮,龙眉粗壮,龙角后伸,龙躯细长,显得轻灵飘逸。宋元龙形象的艺术成就之所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与龙图案在民间的普及是分不开的。龙的怪兽、神兽的特征逐渐淡化,凶霸之气消失,甚至出现过龙游戏于盛开的牡丹花丛之中的图案,整个画面充满温馨祥和的气氛。

然而,龙形象的这种趋势由于明、清两代帝王加强了对龙的垄断没能继续发展下去。他们都需要以龙来神化自己,说明自己是上承天命的真龙天子,有合法的统治权。出于这种需要,明清的帝王在衣食住行各端都尽力以龙为饰,龙饰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帝王的专利。龙的宗教与政治意义再次凸显,形象也变的怪异可怖,并且出现了违反审美规律的正面龙首图像,这种图案中的龙双目圆睁,目光如炬,爪舞牙张,须发皆扬,透出一股凶恶之气,实际上市要显示出帝王的威慑之力。龙成了皇权的工具和象征。

中国传统龙纹造型也不拘泥于“动物形”本身,而是充分吸收,利用其他纹样和形式。“草龙纹”“云龙纹”“龙凤纹”等都结合的完美无缺。龙的形态的不现实反而给了我们更多的发挥空间。现在龙纹的设计应用也不应局限于传统,而将大胆的将其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好作品来。



视传5 余帅


1106112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ceaf06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