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思 篇一:留得枯荷听雨声 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风萧瑟,曾经碧叶满眼的池塘只剩下一枝枝枯黄耷拉着.夏日的风光无限已荡然无存了.一阵阵秋雨袭来,枯荷传来吧嗒吧嗒的声响.这是枯荷留给人类的唯一作用了.正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篇二:留的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 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 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 这样看来,晚唐的那雨声,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们的心上了. 篇三: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秋天的约会—— 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已走进了秋天.你看,秋天在向我们招手呢,我们就和秋天来个约会,去欣赏她的美丽与富饶吧! 一.书写展示台.(2分)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二.字音辨真假.(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6分) 别扭(bi?bia)蓦地(m? mù)勉强(qiǎnɡ qiánɡ) 邮差(chāi chà) .... 炽热(zhì chì) 陨石(yǔn _ùn)炙烤(zhìchì)山霭(áimái)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84d93d1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