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爱 ——读《先知》有感 前几日看完了纪伯伦的《先知》,一时心有感慨,不由得要评上几句。 说到此书,就不免要了解一下作者纪伯伦。 纪伯伦,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认为要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资料引自百度百科) 《先知》一书,由纪伯伦著于1923年,故事从先知阿穆斯塔法即将离开说起,讲到大家在岸边挽留,请求先知指导。它以英文是诗体的形式,用优美的语言,借由主人翁先知阿穆斯塔法之口,阐述人生哲理,包括爱、自由、孩子、法律、善恶等26个主题。而诗歌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妙语连珠,将道理讲得十分精彩的同时,又带着一种隐晦的朦胧感,让人感到这些句子背后的象征有千万种,端看你如何去解读。 先知最先讲到的,便是“爱”,何为爱,其后的若干主题,也与“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倒像是在讲“如何爱”。 “奥法利斯城的女预言家艾尔梅特拉说:请给我们谈谈爱吧。” 我的思绪一下子飘远。爱,是什么?是母亲怀抱着孩子时的小心翼翼?是儿女递上清茶时的满眼孺慕?是陌生人给予援助时的温暖体贴?抑或是情人间对望时的脉脉温情?我不禁想到,爱,无处不在,它是我们在家庭中、在社会中、在困难时、在快乐时,都能够感到的一股奋进昂扬的鼓励。 而先知却说,爱是两面的。 “爱虽可为你们加冕,也能将你们钉上十字架。他虽可助你们成长,也能将你们削砍剪刈。 他会攀至你们的高处,轻抚你们在阳光下颤动的最柔嫩的枝条, 他也会降至你们的根柢,动摇你们紧紧依附着大地的根须。 ” 我思索了一会儿,脑袋里掠过一个词:溺爱。 想到如今正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发挥效力的时候,大家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自然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子女身上,这就不免造成了部分孩子被溺爱的情况。近年来,“孩子上大学全家出动”、“熊孩子公共场合闹事”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孩子的行为受到议论不说,更让人寒心的是父母的纵容态度.......这些,在网友们的批评声里,也引起不少人的思考。 所以,爱是一把双刃剑,不能过多,否则可能会毁掉被爱者;自然,也不能太少,因为吝啬于给予爱的人往往很难获得别人的爱。 而我们又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呢?先知说“爱别无所求,只成全自己”,只成全自己,也许说的是让爱毫无变化地传递到被爱者身上吧?不让自己的爱变成困扰别人的麻烦,变成灼伤别人的火焰,而是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被爱着。否则,便只能“体会太多温柔带来的痛苦。 /被自己对爱的体会所伤害。 /心甘情愿地淌血。 ” 因此,先知在后来回答人们关于婚姻、孩子、居室、劳作等等的问题时,仍然不忘提醒大家如何将爱融合在生活中,如何将爱表达得温和无害、润物无声。 诸如,在婚姻中先知说“彼此相爱,但不要让爱成为束缚”“彼此互赠面包,但不要只向一块面包取食。”,让我们知道婚姻是平等的,它比合作多一份爱,比激情多一份责任;在教导孩子时劝说“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让我们明白父母的角色更应该是温和的指路人,在孩子困难时给予恰当的帮助,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而剩下的路,则交由孩子选择;在讲述饮食时让人们时刻心怀感恩,即使是一杯清淡的果酒,也“请在心中为每一杯酒歌上一曲”...... 在先知的逐一解读的过程中,我领略了画一般的语言中熠熠生辉的爱的真谛。我不禁联想到如今社会上一些冷漠的观念和论调,有些羞愧自己一度被它们影响,如今翻阅了这一本《先知》,才重新领会了人世间的美好——爱。 读一本《先知》,去慢慢了解何为爱,如何爱,去软化自己心中尖利伤人的棱角,去感受和传达温暖的爱。最后,让我们用先知的话共勉—— “清晨,带着一颗生翼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 午休,沉思爱的心醉神怡; 黄昏,带着感激归家; 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6af11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