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文言文简答题专题小结 作者:张 倩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9期 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中部张倩 近十年来江苏高考文言文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题型,但是从2014年开始就呈现出稍许的变化,变化在于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题,从客观题选择题的形式发展到主观题问答题的形式,这种变化无疑显示专家对考生能否读懂文章很关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乱蒙乱撞得分的可能性,对考生的读懂文言的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实江苏文言题型的变化并不是全国首创,它是借鉴了上海高考文言的新题型并有所发展,那么我们就根据上海卷和2014年来高三历次的模拟卷对文言文简答题如何答题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 2015年江苏语文学科考纲中,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那么根据这两点要求我们就把2104以后的文言简答题型大致分为这两类。并且从学生错误答案与标准答案对比后总结解答方法。 一、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1)概括原因 典型例题一:(201 4江苏卷)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学生问题答案: ①内心脆弱胆怯,怕被浮薄的世人笑话。②拒绝担当老师的名称。③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分析:问题在于①②两点之间有重复,①就是②的具体体现,从问题答案中可以总结出方法是“要合并答案中的同义项”。 典型例题二:(2009上海卷)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学生问题答案: ①伯父、父亲都隐居。②用《易》占卦,得《遁》之九五。 分析:问题在于学生忽略了内因,外因显然不是主要的,另外根据分值2分应该先答主要原因即内因。从问题答案中可以总结出方法是根据分值,抓主要原因(内因起决定作用) 典型例题三:(2011上海卷)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学生问题答案: ①顺应天时。②爱民。③遵循客观规律。 分析:问题在于学生没有仔细审题,题目是“联系文本简析”而学生的答案是概括。从问题答案中可以总结出方法是“仔细审题” (2)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0349f0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