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时间:2022-12-07 15:2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理论学、 经济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3.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分为 (竞争、 合作、 冲突、 顺应)四类

4.中国农民的生活特征有(节奏慢、 自给性强、 生活水平低、 同质性高)

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 邻里、 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

6.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7.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 破坏性) 8.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织织性 突发性 反常性)

9.从家庭结构角度,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联合家 其它家庭)

10.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 变异性 相对稳定性 阶级性) 1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概念家庭 规则系统 组织系统 备系统)

1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 社会控制)现象

13、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 声望 权力)

14.解释社会分层的三个理论 (功能论 需要论 天才论)

15、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 集体的产物 大众传播) 16.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 17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 18.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9.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 团体工作 社区工作) 20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 政因素干预管理 重人性 轻规则)

2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通过一手续加入的成员 固定的目标 规范性章程 权威的领导体系 必要的物南设备)

22、就形态而言,整体目标较为(.宏观 概括 笼统)部门目标较为( 具体 明确)

23、解释贫困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贫穷文化 社会环境剥夺论)

24、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25(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创者

26、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阶级) 27、失业有(显性失业、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28、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罗马俱乐部 29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 1891 30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31、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出了(X理论、Y理论) 32、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教科书(逻辑起点) 33、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34、社会的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35、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动物最多是搜集,人则能从事生产) 36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 )开始的,产生于( 19世纪30年代) 3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38、霍桑实验得出的注明结论:人是(社会人) 3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 经济制度) 40、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 )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 现实贫困)的救济,社会福利提供的是( 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4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2、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 )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43、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活动 44、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 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4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 宗教制度 教育制度) 46、需要的特点包括(需要的必然性 需要的客观性 需要的社会性) 47、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 优先发展城市 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48、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49、(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5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二、单选题 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 3、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4“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 4、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6、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的矛盾) 7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对立) 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9、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的是(环境问题) 10、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11、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丁伯根) 12、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家是(韦伯) 13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非正式控制) 14、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计划生育) 15“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16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水平流动) 17“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乐主义) 1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19《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20、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迪尔凯姆) 2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22、人文区位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23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24、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2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 26、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不充分就业) 27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 三、简答题 1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公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 2、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 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3 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 社会群体的特征: 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 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 4、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5、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此意。 6、社会分层的标准:社会分层有三个相辅相成的标准,那就是德


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财富、声望与权力。1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就是个人用其经济收入来交换商品与劳务的能力,即把收入作为划分社会阶段、阶层结构的经济标准。2声望是指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这是社会标准。3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使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7、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A、它是自然形成的。

B、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C、一般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

D、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E 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 13、社会控制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为进行控制。

2)维持正常生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动用社会控制手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予以约束制裁,缺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

3)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会就不能顺利发展。社会的正常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 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C、人口文化程度低,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D、老龄群体迅速扩大,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办法:

A 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素质。C、大力发展经济,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19 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和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措施:

劳动就业问题是批地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来自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和体制改革造成的失业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主要有:A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8、合作需要的条件:

1)合作者具有一致的目标。 2)合作者具有相近的认识。 3)合作者具有切实的行动。

4)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为了使得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则,保证各方在目标达成后,各自能够获得的相应的利益。 9、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1)它是有目的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2)它的目标简单、明确。 3)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4)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E、社会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10、城市社区的特征:

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高密度。

2)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 3)成员的异质性高。 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

6)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11、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2)政治现代化。

3)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4)城乡社区现代化。 5)群体组织现代化。 6 人的现代化。

12、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1)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包含着会一个人人格进行优劣评价的要素,道德比习俗具有更强的约束和控制力。

2)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

3)道德的约束力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尤其是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时期,道德的控制力更受到挑战。 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僵硬的社会控制常常会积累矛盾,酿成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在发挥社会控制积极功能时,要注意它的反功能。 14社会工作的功能:

1)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 2)挖掘受助者潜能,促进其发展; 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 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15、社会保障的功能:

(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 (2) 维护社会稳定;

(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刺激劳动潜力; (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5)社会保障的反功能。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或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实行高福利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求进取。 16、社会制度的功能:

1)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2)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 3 对社会起整合作用。 4)传递社会文化。

17、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

1)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文化类型有关。2)同一社会中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规定也对判定越轨行为发生影响。3同一行为主体的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有不同评价。4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适用于行为者的群体或社会的规范,这要考虑许多具体因素。这样判定标准就是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情境下行为者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1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实质及解决途径: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表现为人口数量多;素质低。

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A、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和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 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B、广开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个休经营,这对缓解就为大力有很好的作用。C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为了不使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严格控制人口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D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为了不使失业和待业问题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20、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1)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才能正常运转。

2)目标是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任何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标,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

3)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任务,形成工作关系。

4)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组织成员的力量。成员加入组织都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导、鼓舞成员努力工作的力量。

5)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其活动成效的高低。

四、论述题

1、试述“经济人”“社会人”的基本观点及其相应的管理策略: 答:“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管理设计的思想。认为工人是为挣钱来工厂做工。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把工人看成机器而遭到批判。 “社会人”假设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为工人不仅是为钱而来,而且具有多方面要求,并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给予基本关心,激发他们积极性,提高效率。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有巨大影响

2、试述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

答:社会舆论是一种公意,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它对少数人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 具体来说,社会舆论可能产生两种控制效果。1当社会舆论代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3ee994bed5b9f3f90f1c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