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篇小说《老人与海》读后感(含精彩赏析) 海上那别样的风景 ——读长篇小说《老人与海》有感 鲁状 当那满头白发、伤痕累累的老人登上孤舟,向大海深处扬帆,巨大的反差感成就了生命的伟大。在风暴里,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那片狂暴嘶吼的大海,那具拖回的鱼骨,都成为了海上那别样的风景。 不屈的老人:人性的伟大 圣地亚哥是孤独的,他的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独一份”,除了善良的小男孩,他找不到得以对话的人。他也是不幸的,连续数月一无所获,除了皱纹和伤疤,岁月什么都没有留给他。但孤独和不幸,却反衬了他的伟大——在失败了八十四次后,第八十五次,他依然扛着鱼叉,走向那片大海。烈日、风暴、大马林鱼……大海给他的“馈赠”从不停止,扯着鱼线,挺着背脊,任狂风暴雨、烈焰大鱼浇打他黝黑的皮肤、拉扯他手上的老茧,圣地亚哥却永不屈服。“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这片海上一塑高大的雕像,刻下了“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的印记。 那狂暴的大海:生命的力量 老人踏上的这片大海,一如既往地给了他出其不意、连续不断的“礼物”。生命力旺盛的大马林鱼,饥饿残暴的鲨鱼群,夹杂着嘶吼的狂风、瓢泼的大雨,向风烛残年的老人轮番袭来,恰似人生的命运,充满未知、挑战又大多不尽人意,甚至会对你轮番侵袭。但人与生命并不是对立的,就像老人与大海从来不是对立的,老人热爱这片海,所以一次又一次劈风斩浪,向海出发,而生命的力量,就是在给你暴击之后,内化成自我的能量。 拖回的鱼骨:成功的意义 《老人与海》的结局人尽皆知,圣地亚哥守护了几天几夜的大马林鱼,最终被鲨鱼啃了个精光,第八十五次出海,带回来的,依然不是鱼肉,只是一具鱼骨。然而,正是这具鱼骨,阐述了“成功”的意义:藏在看似失败的表面之下,他战胜了风雨,战胜了如饥似渴的群鲨,战胜了孤独的自己,战胜了他人冷漠的目光,甚至世界对“老人”生命的认识。那具鱼骨没能给他稍纵即逝的“温饱”,却给了他心灵上的富足,给了他那个永远年轻的,关于“狮子”的梦。 我跟随着圣地亚哥航行在大海上,在老人、大海、鱼骨构成的别样风景里,看见了黎明的曙光! 【精彩赏析】 这是一篇优秀青年教师写的优秀下水文,文章既符合学生习作、考场作文的范式,又有成人视角、男教师的情怀。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阅读《老人与海》的感受与启示,抒情、说理,文本(寄托物)选择得好——文坛硬汉、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明威的名作,包含着勇气、毅力、坚忍、永不言败等诸多气质,散发着雄性荷尔蒙的浓烈气息。 在当下的语文课堂,女教师占绝大多数,温柔细腻、知书达理,能给学生以如沐春风般的教化;同样,属于稀缺资源的男教师,给学生以粗粝的、阳刚的、漫威英雄式的熏染,也正当其时!所以,本文又不仅仅是下水文,更是名著推荐阅读,更是在强悍学生(尤其是男同学)的精神长相,教师身体力行、躬亲示范。读着读着,笔者也不禁回忆起自己当年阅读《老人与海》的情景,懵懂少年,贪婪阅读,借以多方滋养,锻造品格。 再回到这篇文章,作者提炼了老人、大海、鱼骨三个关键词,从人性的伟大、生命的力量、成功的意义三方面具体来谈作品的价值,内容饱满,情感真实,感悟深刻,传递正向的能量。语言流畅、精致,譬喻准确,体现了作者较扎实、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小标题结构,严谨、整饬,首尾圆合。 若严格按照考场作文的要求,还可以在每个小标题结尾处各点一下“海上那别样的风景”,反复点题。这是一个假设——那样的话,未免太机械、太功利、太应试。笔者以为,教师的下水文,给到学生的,不要局限于应试写作上的范式,还包括教师本人的阅读视野、兴趣品位、理想情操,给学生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浸润和影响。所以,不妨跳出考场作文的窠臼,更加灵活、自由,人事物景感、抒记说议描,自然流淌于笔端,这样记叙经历、抒写性情、发表见解,也更符合写作要“百花齐放”、只要文质兼美就是好文章的至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8203ad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