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故事 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要大宴宾客。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到时拿出来,又使人觉得是即席之作。宴会.开始,阎伯屿谦恭地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而客人都谢辞了。轮到最后一个客人,是小小年纪的王勃,料想也不敢来接纸笔,但仍然把纸笔送了过去,颇显都督的“风度”。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阎伯屿一楞,但又莫可奈何,然后满脸愠色地借口上厕所离开了宴会厅,私下则教属官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当第一次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了起来:“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传世.了。” 王勃写文章,开始时并不仔细思考,先磨很多墨,然后喝酒,蒙被大睡,醒来后,提笔成文,不改动一个字,当时的人都以为王勃预先打好腹稿。 1.给加点字注音 即席( ) 满脸愠色( ) 孤鹜( ) 倏地 ( ) ....2.解释下列词语 (1)满脸愠色: (2)倏地: 3.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4.请根据短文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他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怀念。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中了进士(zhōng zhòng) 散发(sǎn sàn) 号称(háo hào)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 (2) “板桥体”的特点是 3. 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眼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 你的上联是回音对 正读反念 其音其义都是一样 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 老师说 我刚游了龙隐洞 何不以此来对 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的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1. 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 给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3. 造句。 (1)苦思苦想: (2)兴奋: 4. 改为转述句。 老师说:“我刚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 5. 积累文中对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5b7cc558f5f61fb73666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