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与职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6,学分数:1)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导性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人才培养定位、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就业基本形势与未来工作去向及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实验室建设情况等。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树立牢固的本专业思想、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概述 专业概述、专业相关行业背景分析、本专业招生及就业状况分析国内本专业设置及发展情况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本专业基本情况,以及相关行业背景、国内本专业设置和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及难点:专业相关行业背景分析 (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情况 1. 本专业设置的历史、分布、定位、特色 2. 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与实验室建设情况 3. 本专业建设的学科基础及科研能力介绍 基本要求:了解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定位及特色、专业师资队伍,能够了解我校本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特色及定位,并能初步树立专业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特色 (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培养 1.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结构 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素质培养 基本要求:了解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设定及构成,以及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途径。 教学重点及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设定及构成 (四)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 1.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思想及意图 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相应的课程体系设定 基本要求:了解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及实施计划设计的思路,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备的知识构成及其设置依据。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专业培养计划及实施计划、设计思路 (五)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构成等 2. 半导体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构成等 3. 光伏电池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构成等 4. 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构成等 5. 光伏电池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构成等 6. 传热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构成等 7. 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构成等 8. 光伏发电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构成等 基本要求:了解核心课程设置的目的、培养的能力及知识构成 教学重点及难点:核心课程的教学目的与知识构成 (六)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方法与有关注意事项 基本要求:了解大学学习期间学习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七)本学科发展动态与深造方向 1. 本学科发展动态与科研方向 2. 考研基本情况,方向、学校、专业及导师的选择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概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情况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培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方法与有关注意事项 本学科发展动态与深造方向 合 计 内 容 讲授 2 2 2 2 3 3 2 16 课内实践 小计 2 2 2 2 3 3 2 16 四、课程考核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课程论文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60%,其中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成绩;课程论文成绩40%,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868f2f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