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伤疤 ——《莎拉的钥匙》影评 电影将两条主线交错相生,为我们还原了“莎拉的钥匙”锁住的那段沉重残酷的尘封往事;这把钥匙同样锁住了莎拉的心,把她圈囿在无尽的悲伤与悔恨中,最后走向生命的毁灭! 现实与历史的穿插让人从无尽的悲伤中抽离出来 电影以钥匙为引,在女记者执著的探究下,却打开了另一个家庭背负多年的秘密,也渐渐打开了电影中人们的心结。 二战,纳粹,集中营…… 当这些词汇掠过脑海的时候,总会浮现出那些血淋淋的场景。但相对于其他的战争题材的电影,《莎拉的钥匙》并没有出现太多血淋淋的场面但却从内心深处触动到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让人如此的揪心。 对于这部片子的背景,我也稍作了一些了解: 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7月的巴黎。此时法国已经沦陷变成傀儡政权,在纳粹的指挥下,巴黎警察在1942年7月16到17两天,于巴黎集中逮捕了一万多名犹太裔移民和他们的子女,因为在被告知需要离开和被带走之间时间间隔很短,傀儡政权的法国警察只允许犹太人带走一条毯子,一件外衣,一双鞋和两件衬衫。他们首先被关在离埃菲尔铁塔不远的叫作的自行车比赛场里若干天,然后再被转移到巴黎郊区的中转营,最后被送上前往奥斯威辛的不归路。而这次对巴黎犹太人的逮捕清洗也因那座已经不存在的自行车比赛馆Vélodrome d'Hiver 而得名,被称为Vel' d'Hiv Roundup。在这次逮捕中,13000多名犹太人被逮捕,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占了二战期间法国逮捕的42000名的四分之一强,从奥斯威辛幸存下来的只有800多人。 虽然当初那些消逝的灵魂如今已化成了纸上冰冷的数字,但当我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仍有一种背脊发凉的感觉。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能够体会到战争时期对于生命的麻木与无视。 我觉得电影成功之一的是导演和作者能够将这一事实揭露出来,也许这个故事并不是所有故事中最悲惨的一个,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也许存在不少虚构的成分,但基于事实,将事实讲出来,能让人铭记,引起人们深思,便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当时光倒退到1942年的巴黎,莎拉和弟弟都还没有起床,他们和往日一样在床上嬉戏。明亮的光线穿透窗户,穿过床单,打在姐弟俩欢乐的脸上,但谁曾想这笑脸将变得惊恐。前后强烈的对比更加揭示出了主题。 而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精彩之处在于:它的悬念设置,情不自禁吸引你跟随女主人公朱利亚一起探求事件的始末,感同身受的去体会一场战争烙印在一个普通女孩心灵上难以承受,却又不可磨灭的伤痛!借以回望历史,提醒着现在的我们,人类周而复始造成的罪孽,犯下的错仍在继续! 我的情绪随故事的推进,经历循环往复的跌宕起伏,在朱利亚告诉威廉,自己在濒临破败的生活面前,勇敢了一次保护下来的小女儿名叫莎拉时,终于在长久的压抑后爆发,化作难以自持的泪! 朱利亚的小莎拉代表了新的希望,我不想说这是命运轮回,或命中注定之类的托辞;“她”是朱利亚,是故事中每个爱莎拉,关心莎拉的人,是有幸看到这个故事的我们,对不能遗忘也不应遗忘那段过去的一种铭记,对生活中一些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期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437c1bfc4ffe473368ab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