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曲式结构的界定

时间:2022-04-21 04:05: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混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曲式结构的界定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音乐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一批深受人们喜爱、至今仍值得品味的优秀合唱作品。由陈晓光作词,作曲家施光南于1981年创作的混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当属此例。这首作品在曲式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有关这首歌曲曲式结构分析的已有观点 (一)二段曲式观点

冯智全在《中国经典歌曲解读》中对这首作品的主体部分结构作出分析认为,这首歌曲是徴调式的二段曲式,据其分析,歌曲旋律结构图式如下:

(二)主副歌形式的二部曲式观点

于林青的《中国优秀歌曲百首赏析》中认为,它的主歌由四个长大的乐句组成,而它的副歌仅有两句歌词,……”②他认为这首歌是以主副歌形式的二部曲式结构写成。 (三)六句乐段和两段体兼有型

陈国权的《歌曲写作教程》中认为,这首歌曲音乐结构整体上看,它属于 兼有六句乐段和两段体的结构类型。将这首歌曲的结构归为多句乐段与两段体兼有型,就有着模凌两可之感。 (四)三重复乐段观点

乔邦利在其博士论文《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作品研究》中认为,“……将这部作品看成一个三重复乐段的结构更为合理。”④所谓三重复乐段,指在同样的音乐主题之上产生的神似形不似的三段曲式,如谷建芬的歌曲《那就是我》便是这样的结构。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曲式结构的界定 (一)关于二段曲式的定义

高为杰和陈丹布在其《曲式分析基础教程》中,对二段曲式表述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


段曲式。并指出,可以将二段曲式分为再现二段曲式不再现二段曲式可见,二段体结构的首要条件是作品的音乐结构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乐段,这两个乐段之间应该具有对等的地位,表现在乐句的长度方面,具有相当乐段规模的结构。陈国权的《歌曲写作教程》也认为二段体应当两个段落对等——即两个段落长度大体相当而在上文二段体结构图示中,B段规模仅为A段的一半而已,构不成对等的关系,因此,将这首作品分析为二段体结构,从理论的角度来讲是不足为据 (二)界定为乐段结构的依据

较为准确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离不开对歌词的分析。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按照分节歌的结构写成的(鉴于这首歌词大家很熟悉,此处就不列出了)。三段歌词具有相同的结构,处理成分节歌结构形式在创作中是较为常见的。

再看第一段歌词的旋律,显而易见可以将其分为六个乐句,这六个乐句中有的乐句还可以再细分为2个乐节。每个乐句都是8个小节,第136句还可以再细分为2个乐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1句与第3句乐节的划分都同样具有稍不对等的特点,加之第1与第4句开始处的节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将第12句与第34句作为两大乐句的平行结构来认识。这样,56句顺理成章成为了第3个大乐句。三大句结构规模相等,所以,从曲式学理论分析的角度来说,这首歌曲应该是由三个大的乐句(也可以说是六个乐句)组成的分节歌式的一段体曲式结构。另外,从曲式学的角度来看,算上作品的附属结构,也不能将其定义为三重复乐段。其歌唱主体的三个段落的旋律只是在音区上作了男声与女声,或领唱与合唱的转换,其旋律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并不符合所谓三重复乐段的产生条件,必定不是三重复乐段曲式结构。

混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从乐谱表面上看是运用通谱歌式记谱,实质上却是带前奏、间奏和尾声的一段体分节歌结构,其曲式结构如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音乐结构为六句式一段体。该作品词曲结合密切,运用 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营造出一幅欢乐祥和、民俗风味浓厚的农村生活场景。可谓是运用最简洁的手法达到了最优表达效果。 注释:

冯智全.中国经典歌曲解读[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140-141.

于林青.中国优秀歌曲百首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98-190.

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37. 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作品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 0.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8.

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3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4e16fb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