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荒园萧瑟懒追随-详解

时间:2022-08-16 03:11: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释

1萧瑟:(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苏轼《仙都山鹿》:“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2)凋零,冷落,凄凉。杜甫《北征》:“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3)稀疏。唐·唐扶《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萧瑟两鬓吾能髡,逢迎侯伯转觉贵。”

2追随跟随,追寻赶趁。曹植《公宴》:“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3各自私“各自”有三种义项,1)各人自己。唐·隐峦《牧童》“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2)指事物的各个自身。杜甫《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3)自己,独自。“各自私”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4樽前:樽,也写作“尊”指酒樽,酒杯。樽前,在酒樽前,有时指“在酒筵上如李煜《虞美人》“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5不供诗不能提供诗的题材,不能激发诗情。 6吾衰久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里说“吾衰久矣”,委婉地表示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7双蓬鬓双鬓鬓发蓬乱,是失志、失宠之态。鲍照《拟行路难》:“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8归去来兮:陶潜有《归去来兮辞》表达弃官归田的心态。 9钓丝钓竿上的垂线,杜甫《重过何氏》“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10篱东隐指隐居之地。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陆游《成都书事(之二)“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

大意

荒芜的园子冷落凄清,我懒得去寻游观赏;燕子翻飞黄莺欢叫,全不管别人心情怎样。

白天愈来愈长,正好在窗下多睡一会儿;酒樽前花儿已经凋谢,激不起诗的联想。 我久已老(梦不见周公),只落得两鬓蓬乱;弃官回乡吧,跟一竿钓丝相傍。 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正孤单地摇晃。

作者作品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曾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乾道六年(1170年),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慨”,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淳熙五年,升任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绊,两个月即去职回乡。这首七言律诗写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抒发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情感。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写下了著名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组诗共60首七言绝句,每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称


之为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的《春晚》同题诗共有四首,另外三首是一组七言绝句。如果加上不同题而近义的此类题材诗,如“晚春”类,则至少有二十首。

鉴赏

诗以“春晚”为题,借暮春之景,抒忧愤之情。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首联描写暮春园景:园中已不再是百花争艳,而是又“荒”又“萧瑟”,可见其春老花残,落英狼藉。“懒追随”,透露出诗人已无游赏之兴。然而这“荒园”毕竟不乏“追随”者。那些燕与莺,又“舞”又“啼”,多么得意;但他们贪恋荒园,不过是因为腐枝败叶间小虫多,便于捕食罢了,故日“各自私”。这里,“各自私”的燕与莺,“萧瑟”的“荒园”,显然别有喻意,隐射时事,他联想到即将崩溃的南宋小朝廷,联想到朝廷中那班争权夺利的小人。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颔联紧承首句。“日长”“花老”,既点出暮春时令,也暗示诗人心绪。常言道:“欢愉恨夜短,愁闷觉日长。”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于是止不住把满怀愁绪,直接抒写出来。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这是全诗的转折,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花老”而联想到人老。这里“吾衰久矣”,既是字面义,也是暗用典。诗人巧借其意,以“吾衰久矣”慨叹当时南宋小朝廷不能振作,他所向往的大宋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恢复无望。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只好“归去来兮一钓丝”——退归故里,隐居垂钓。“归去来兮”也是用典。陶渊明身处东晋行将灭亡之际,因不甘心向小人折腰,毅然抛弃官职,赋《归去来兮辞》,归隐故乡。诗人以陶渊明自况,表明了他的高洁情操。诗到此,意旨已明,似无可说,但诗人荡开一笔,另辟新境。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春水漫漫,疏篱如屏,柳丝垂挂,小舟荡漾,诗句描绘了一种美丽的意境。“小舟无伴”,那小舟似乎急切地等待诗人归来作伴哩!有拟人意味。“篱东”一词源于陶渊明句“采菊东篱下”,后借指故园。这一联,不仅进一步渲染思归之情,而且这幅美好的暮春图,与开头那“萧条”的“荒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见诗人的爱憎和归意。“春涨动”“柳丝垂”,还点明《春晚》诗题。

这首诗颈联所谓“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反映的就是既然难遇明主,退隐才是正路的思想。其余各联,首、颔两联说荒园萧瑟、花鸟不通人情,自己也毫无情绪,典型地表现了刚刚从政治核心隐退时难免出现的苦闷消极情绪。转念一想,退隐方是上策(颈联),于是尾联提出:料想春水已涨,小船正停在岸边等待我驾舟泛游呢!全诗写心理活动,写思想情绪的变化,真实而深入;且全用形象的语言,显得含蓄而能尽意,表现了作者很强艺术功力。

练习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充满生机”不对,“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诗人也没有游赏的兴致,反倒是“懒追随”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6.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

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本诗尾联写景,以景结情,意蕴无穷;由“想见”“篱东”可知作者运用了想象(虚写)用典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及诗人的归隐之情加以分析即可。

若答“对比,想象的美景与前文荒园的现实萧瑟之景形成对比”也可。(每点2) 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上海高考卷中就两次考到这一表达技巧。2004年要求阅读明·杜庠《赤壁》诗: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完成下题: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与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此题是鉴赏题,要注意寻找切入点,不过题干已作了提示:景与情的关系。这一提示实际上告诉了你如下信息:从末句的位置看,是以景结情;从抒情方式看,是借景抒情。因此必须弄清楚作者为什么写景,景中含有怎样的情。在分析前六句的基础上,再看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兴感的眼前风物,不堪回首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三国英雄今安在,苏子泛舟何处寻。面对荒矶鸥鸟、衰草寒烟,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更兼仕途失意,生活坎坷,命运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说,以景结情,诗人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空虚感相交织的凄怆意绪。

2006年春考卷要求阅读宋词《喜迁莺·端午泛湖》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回答: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

画线句从全词的位置上看,在结尾处,且是描写,属于典型的以景结情的写法;从题干的提示语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得知是寂静的场面,自然是动静对比。如果不知道以景结情的表达技巧,此题的回答就不完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d5bcc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