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屈原列传》中看传记文学的特点

时间:2022-12-24 17:30: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史记·屈原列传》中看传记文学的特点

《史记》是历史上有名的通史,所述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等三千多年的史实。全书包含大量人物传记,都是以历史上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的。这些人物传记几乎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传记文学的主要特点,而《屈原列传》就是其中一篇佳作。

人物传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真实性,它作为传记文学的一方面,这可以体现出传记文学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屈原列传》记述的是屈原受任、被疏、遭罢黜、升迁、沉江的生平事迹。作者据事“直书”,做到了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实感动人,读者无不为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据其他的文史记载,屈原确实是这样一位爱国之士,而文中所述的楚王“受骗绝齐”“复释张仪”“赴秦身死”和“诸侯击楚”等也均为史实。这就可看出传记文学的纪实性特点,不虚构渲染,据事实而写,符合史实。

传记文学还具有文学性的特点。例如,《屈原列传》就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全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练,叙中有情、议中有情,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博闻彊志,明於治乱,嫺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短短的一段文字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形象鲜明、满腹才干的人物形象。而排比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和对偶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更体现了文章的文学性。

除纪实性和文学性外,传记文学还具有功能性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社会认识和教育认识上。因为传记文学有纪实性的特点,那么其中所述的大部分是符合史实的,这有利于我们后世的人研究当时的人文环境和时代特点。对于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游记作品。而对于时代特点,人物传记则有比较多的体现。人物传记所记的人物或男或女,或忠或奸等都是真实的,没有虚造,这就给后世的人们给予了榜样或是警戒的作用。

《屈原列传》没有用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而仅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屈原的生平事迹。屈原不受重用却依然忠心不二,遭贬谪却也心念楚王,直致楚王客死、楚国衰败,他深感现实的悲哀,发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哀叹。在说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后悲痛地投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些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爱国、高洁和坚持自己理想的人物形象,使得屈原得以千古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当时一些社会现实。以上所述都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社会认识和教育认识等功能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193d8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