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的力量》读后感 很庆幸遇见《自我成长的力量》,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很多别致的观点,也解答了心底深处的一些疙瘩。与其说这是一本鞭策自我成长的书籍,我更喜欢它给我带来治愈内心的勇气和力量。鸡蛋从内而外破出是生命,由外到内打破则是餐桌上的食物,成长,从来都是由心而发,就如作者丛非从所说,成长,是活出自己的选择。 (一)不嫌弃现在的自己,就是成长 对于一个苛求完美主义的人来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自我否定的道路上。当然,这种否定不是自卑,亦不是悲观,是一种要求自己人生不断精益求精的态度。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多么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啊,可唯有当局者才能切身体会其中的痛苦。这种不断和自己较劲、纠结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嫌弃自己”的病态。 以前的我总会想自己脾气不好,性格不好,家务不会做等等不如意的地方,并付出实际的行动去改变。然而我发现,有些地方即便你费尽千辛万苦地改正了,最后你依然不快乐。如何改变?如何让自己充满正能量?发现了自己很多问题,如何能够改正?知道了很多道理,如何过好这一生? 作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增加,而不是改变。我发展勤奋的一面,也允许我懒惰的存在。你要做的只是顺应本能和规律。内向与外向,消极与积极也是如此。 当你想改变的时候,不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好而改变,而是因为想拓宽新的经验,如此,你便能轻装上阵,可成功,可失败。那么你的人生便是丰富的,而不是割掉一部分,拿另外的替换掉它。因为所谓的正能量,就是允许我有负能量。自我接纳然后自我拓宽,是这个世界上最正能量的事情。 (二)理解,自我反思才会开始成长 “成年后关系的很多矛盾,都来源于对彼此的不理解。理解他人的过程,就是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也是长大的过程,发现每个人都平等的过程。”我们都不喜欢跟别人发生冲突和矛盾吧,然而只要人和人相处着,总是会发生类似事件,我以前甚至想过怎样可以让冲突消失,只是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的,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这是无法避免的噩梦。 现在我不再称它为噩梦了,因为它有可能变成美梦。矛盾的产生,只是因为我们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对方,才会对对方很失望很生气。这种理解是不对的,无效的沟通方式。书里告诉我们的事实是:我们不愿意看到对方的脆弱,才会把对方理想化为了绝对的成人,从而毫不顾及他的成长背景、性格特质。 因此,作者着重强调:理解一个人不仅仅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替他思考,而是把他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去理解他的人格。没有人是神,完美无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当你看到这些无奈以后,你就会对他人多了慈悲和爱。 最后,理解不等于喜欢。“我不喜欢你,但我深刻地懂了你以后就不会有情绪。理解了你的局限,就不会再去期待,也就没有抱怨和讨厌。”在职场里,我们时刻在与人沟通,学会理解他人是一门必修课。看到这一节的内容时,突然让我想起了公司的团队理念:做好定位,时常换位,相互补位。十二字虽简单,却涵盖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目标和方向。 以上是读完该书二分之一的一些感想,除此之外,在家庭关系,社会角色等方面作者也提出了很多见解,每句话都字字珠玑,读完让人恍然大悟。感恩遇见如此深刻的文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1b219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