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花知晓——读余秋雨《腊梅》有感 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他在各地名山大川的游历记。洋洋洒洒几十个篇章,唯独一章破了例:他写了一株腊梅,一株生在医院里的腊梅。 生病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对于一个向往着好山好水的旅行家更是如此。余秋雨也在文章中说:“要体力没体力,要空间没空间,在局促和不安中等待着,不知何时能跨出人生的下一站”。病友们的聊天也离不开疾病,鲜有两个开朗的人,一打听原来是得了绝症,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于是在这样一个压抑的环境里,一株傲放于风雪中的腊梅所带给人们的就不仅仅是美的感受了。 谈论疾病的开始谈论腊梅,漫无目闲逛着的开始围着腊梅转,就连护士,冒雪数梅,顶风架伞,如此这般更加深了她们在病人们脆弱内心里的刻印。一个属于医院的苍白故事,被腊梅染上了颜色。 由此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日本小说,也是发生在医院里,也是几个郁郁寡欢的病人,被一株花唤醒了对未来的企盼,各自解开了心结,继续生活下去。唯一不同的是这篇小说中的花被赋予了魔幻色彩:有着神似少女脸庞的花蕊和一副唱的出动人旋律的“好嗓子”。但说到底那也是一株花。 作者们频频赋予花神奇的力量,其中不难见到花对于人的重要性和人对于花的依恋。女主人将新鲜的花朵插在花瓶里装点房间一角;学生认认真真地将写好的贺卡夹在花束里当作对恩师的谢礼;热恋中的男人单膝跪地用鲜艳的花表达自己的爱意;人们还煞费苦心的设计花语……。不知当花们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后会不会有自豪的感觉,当然我们是无从而知,只有花知晓了。 也不知花们是不是刻意而为,她们使悲伤的人得到安慰,使失落的人振作,她们使人激动也使人平静,最有趣的是她们总出现在最恰当的地方和最恰当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哪儿都有花吧,花店,花园,花圃……。有着恶劣气候的地方总没有花了吧?嘿,告诉你,仙人掌还会开花呢。是不是她们知道我们离不开她们,所以才无孔不入,挤满了我们的视野?这也只有花知晓吧。 爱花的,养花的人太多了,连我曾经还是个笨手笨脚的小姑娘时也一时兴起养过花。松土,拔草,施肥,浇水等事情我也都小心翼翼的完成了,可它终究还是没有开出花来。现在想想那只是我在路边小摊随意买的,也可能它本身就开不出花呢。但当初的自己还是在它枯黄后闷闷不乐了好久,盯着它的包装纸看了好久,很长时间都不舍得扔掉。 那包装纸上有一株白色的小花,很小,很不起眼,但足够让一个孩子喜欢并惦念,而且立志要亲手种出来,亲眼看到。 这便是我小时候喜欢的花,至今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究竟在哪里生长,连为什么喜欢都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听起来的确有点失败。远远比不上《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他喜欢莲花,就有条有理地告诉你他为什么喜欢:君子般外形,君子般的习性,和我这个君子很配。他也大大方方地道明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原因,顺带贬低一下喜欢牡丹的“世俗之人”。当初我也觉得喜欢牡丹确实没有喜欢莲花、菊花更高端大气,可现在想想喜欢牡丹又有什么错呢,她的外表足够华丽,她的寓意足够喜庆,这就是喜欢她的最好理由了。 喜欢一种花,是从她带给你心灵冲击开始的。年幼的我喜欢不知名的小白花,因为她带给我了美好的遐想;余秋雨对腊梅念念不忘,因为她在风雪中傲立的样子让他和病友们振作;少女们钟情于玫瑰,因为她满足了她们对朦胧情感的渴望;老师们总对康乃馨多看几眼,因为她让他们想起了一张张单纯可爱的笑脸……。哪一种花不承载了人们复杂的情感,又有哪一种花不美好呢? 也许花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种类或名字,但只要你的记忆里有过那么一株花,回想起来能够微微一笑,那株花就足够美好。 这就是花为何拥有神奇力量的秘密,不应该仅仅只有花知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99720d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