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导学案 典例分析1:《早梅》【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名胡得生, 晚唐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1、请对第三联中的“递”和“窥”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 2、“昨夜一枝开”原为“昨夜数枝开”,你认为这样改之后好不好? 答: 思考:这些词为何成为出题的对象? 答: 典例分析2:【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元】张养浩 万象欲焦枯①,一雨足沾濡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③,欢喜的无是处。 【注】①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②沾濡(rú):润湿,润泽。③和余:连同我。一说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 问: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诗人的不同心情。 B.三四句,作者以纤细的笔触,通过对天地、风云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这场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它的重大意义。 C."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欢乐情景。 D."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E."无是处"是说没办法、不得了的意思,表现了作者与民同忧乐的思想感情。 典例分析3:【2017山东卷】《早上五盘岭①》【唐】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考题预测:请以上面的诗为例,找出值得“炼”的字,并从命题者的角度尝试出题,且要给出标准答案。 第一步:找出值得“炼”的字: 第二步:请命题: 第三步:请给出答案: 五、学以致用:P核按钮121即学即练《夏日三首》(其一)张耒 知识储备诗歌中常见炼字类型类 型精 析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诗歌通常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描摹景物更细致,刻画人物更形象。示 例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就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写出了诗人心头的蓬勃春意。炼动词炼修饰词(形容词或副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炼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强调表达的感情。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雨肥梅子”一句,一个“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同样将春风一吹草色变绿的蓬勃生机尽显无疑。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炼叠词炼拟声词炼表颜色的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赏析时,着重体会诗歌浓郁的色彩美与鲜明的画面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词人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或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体会作者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诗僧齐己的《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炼数词 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16972a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