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千秋赖于此

时间:2022-09-02 15:13: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不朽千秋赖于此



临了很多年的贴,我仍然把赵孟頫视为畏途,永远写不出那种清雅遒媚的味道。他像一座高山,投下长长的影子,这阴影横亘在每个书者的心头。影响有两种,正面的和负面的,就像风,不管你是顺风还是逆风,你都在风中。后世那些阻抗赵氏书风的书家,抛却无聊的政治因素,可能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赵孟頫的永恒存在。

谁会去抵挡那三月清新的春风呢?

以前读文学史的时候发现,原来“复古”与“创新”是一回事,文学史的现象告诉我很多“托古出新”的例子: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政治上的托古改制也不少,连康梁变法都架出孔子当挡箭牌。原来中国也曾经是一个那么尊重传统的国家。又或者说,传统经典的力量那么强大,我们必须时时回到源头,才能得到沾溉、滋润、生长。一条河,如果不去疏浚它的源头,它可能流向干涸。赵孟頫是沿着南宋这条干涸的河床一直走向源头的人。元代书坛将走向全面的复古。

日人南鹤溪说,在日本书法界,是把王羲之当做神来看待的。闻之令人动容。现在中国可能早已缺失了这份虔敬。《易.系辞》






上说“阴阳不测谓之神”。王羲之之所以被称为神,是因为他的书法有着巨大的包蕴性,预示着各种可能。颜真卿是一种可能,孙过庭是一种可能,褚遂良和老米是一种可能,王宠是一种可能,董其昌是一种可能,王铎是一种可能,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赵孟頫。他从王书中剥离出了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范式:姿媚、精巧、平正畅达。赵孟頫预示着一种唯美主义书风的确立。这无疑得益于他对定武兰亭的反复深求。于是,“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

当然,除二王外,赵孟頫还有更深广的吐纳,但二王是他无法被覆盖的底子。你不能说他写得不是王羲之,你也不能说他写得就是王羲之,人们称之为“赵体”,这就是创新。



近世,学赵书佳者不多,那份“精能”几无人能达。而我服膺徐宗浩。细读徐书,又别有一番味道,洗去了一丝姿媚,多了三分沧桑。如果目标太远,自然想找一个跳板。我想借徐宗浩跳向赵孟頫,这或许是一种讨巧偷懒的想法,并不可行。但徐宗浩却一直是我收藏中的一个目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绌于财力的小收藏者的常态。几经错过与失落,徐宗浩多年来一直与我无缘。然而,今年春天,这一帧小小的册页,终于停栖在我的书桌上,铺展在我的面前。这是徐宗浩六十三岁时临文徵明的一张松石图。可喜的是那七行行书跋文,字小如蝇,然而精到极了,清雅






极了,满纸清刚,字字耐看:

“雪厉霜凌岁月更,枝虬盖偃势峥嵘,老夫记得杜陵语,未露文章世已惊。此文待诏八十有一时为张伯起作,伯起时方廿有三岁,后六十三年,伯起曾题一绝,和元韵并志岁月。古人于师友笔墨重视如此,而不朽千秋未必不赖于此!漫临一过并书所感。石雪居士时年六十有三。

寿高如文征明先生者,喜欢结交小朋友,与好几代后学都玩得很好。二十三的张凤翼(伯起)蒙文老先生青眼,赠诗赠画,定有身登龙门之感,当然会对文先生墨宝持护有加,以至六十三年后还要题诗重跋,“重视如此”了。

这样的文坛掌故,读一则就多一分文气;这样清雅的东西,见一张就应该收一张。因为有这样的东西挂在斋头,即使在睡里梦里,也能呼吸到满室氤氲的翰墨之香。

举债又何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2e43d976a20029bd642d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