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

时间:2022-09-16 09:11: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怀古诗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在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1]

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用读者的,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1]

写作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艺术特征

1、怀古的相对统一。

既然是怀古诗,诗人的抒怀的情感必须有一个触发点,也就是说,怀古诗中一般都会出现一处(件)让诗人产生联想的

这些既可以是某处遗迹,也可以是遗迹旁的景或物,还可以是由遗迹联想起的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 2、怀古形式的相对统一。

从怀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怀古诗都会选择物是人非物的盛衰变迁这两种对比的模式。


从物是人非的角度看,诗人往往选取的是遗迹旁的景或物,将穿越时空依然存在的景或物和诗人当世已然不存或残存的遗迹进行对比,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关照,抒发出时空更替的兴亡之感。

从物的盛衰变迁的角度看,诗人往往将着眼点关注在遗迹本身,由遗迹现实的衰败联想到遗迹当年的繁盛,两相对比,进而抒发时空沧桑之感。 3、蕴涵的情感趋向的相对统一。

诗歌的终极目的都是抒发情感,怀古诗在抒发情感的趋向性上也表现了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寄托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感慨人世无常。[

这首诗是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所作。当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仕途失意,弃官入蜀。他在诗中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推崇备至,有着深刻的寓意。 二、释题质疑: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而文中又称丞相 文中又称丞相是对诸葛亮的尊崇,有亲切之感。 三、诗句赏析 前四句写景 1首联

,初至成都的诗人急切瞻仰的心情。

森森,形容柏树的茂密高大,静穆是祠堂所在的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 2、颔联

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字,字写得好。掩映台阶的碧草空自展现着一派春色,藏在密叶间的黄鹂徒劳地婉啭鸣唱。颔联写诗人步入诸葛亮祠堂的所见所闻,情感却起了急剧的变化,的结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这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落差。二字极为传情: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无人欣赏

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开始叙事和抒情 后面四句抒情

3景仰 颈联由写景转到叙事。睹物——思人

概括了他的一生功勋。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频频咨以天下大计,你为先主开创基业,又为后主匡济救危,献出老臣的一腔忠诚。颈联由颔联的感物转为思人,上句写智识才能,见出其匡时雄略;下句写勤勉忠诚,见出其报国之忱;两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业自顾茅庐始,而以辅佐刘禅终的全过程。频烦,再三劳烦。朝,蜀汉皇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即开创基业,匡济时危,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国,又帮助刘禅撑持危局。 4惋惜 思念尾联


收束,就是结尾,就是表达自己的想法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这两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师句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渭河南岸),与魏军隔渭水相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年仅五十四岁。,一唱三叠,表达了无尽的遗憾、崇敬、怀念和悲痛之情

壮志难酬抱憾而终者,不仅是诸葛亮的遗恨,也是古往今来无数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联在沉挚悲壮中,不仅

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这就是作者的寓意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c61f65aaea998fcc220e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