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非计算机、信息类专业) 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2011) 一、纲要修订说明 根据2008年制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三年来的实施情况,结合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各学科对计算机要求的变化,进一步完善我校计算机分层、分类教学,对我校本科生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进行修订。通过本次修订,使我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更完善、结构更合理、层次更明确、课程更丰富、选择更灵活。 二、培养目标 我校非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并初步具备所属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情况对部分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训练以满足其专业上对计算机技术的更高要求。 三、课程设置 鉴于各学科性质和特点不同,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存在差异,以及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社会、经济各领域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差异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我校非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实行分层、分类教学。全部计算机课程分三个层次设置:第一层次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第二层次为计算机应用课程;第三层次为计算机专门课程,其中第一、二层次课程统一由信息学院负责组织开设,课程性质为全校共同课,全日制非计算机、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应修第一层次课程2-4学分,第二层次课程2-4学分,两个层次课程共应修6学分。第三层次由各学院根据各专业需要自主设置开设,课程性质根据需要可设置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 1 四、课程设置纲要 课程层次 第一层次: 计算机基础 课程类别及说明 A类(4+2学分,偏重基础) 计算机基础A(4学分) A类(2学分)任选1门2学分课程: Internet应用(2学分)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学分) Excel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2学分) C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 Java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基础(2学分) B类(2+4学分,偏重应用) 计算机基础B(2学分) B类(4学分)任选1门4学分课程: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4学分) C程序设计(4学分) SPSS基础与应用(4学分) 网络工程应用(4学分) 网页设计与制作(4学分) ERP沙盘模拟与系统实现(4学分) 或任选2门2学分课程: Internet应用(2学分)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学分) Excel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2学分) C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 Java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基础(2学分) 第二层次: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第三层次: 专业结合计算机课程 由各学院根据各专业需要自主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 第一层次 “计算机基础”课程 该层次课程分为两类,学生根据自身已有计算机基础情况选择其中一类,建议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够好的同学修学A类,基础较好的同学选学B类。具体选择可以参考下面列出的两类课程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基础A 4学分(72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课外上机) 主要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本知识(操作系统概念、Windows的使用)、办公软件(办公软件概述、掌握OFFICE基本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多媒体基础与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流行多媒体软件Flash和PhotoShop的使用)、Internet基础应用(Internet基础知识、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使用、文件下载、搜索引擎等)、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基础知识、Access的使用)、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知识等。 计算机基础B 2学分(36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课外上机) 主要内容:办公软件高级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典型应用、多媒体基础、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知识。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2bf8e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