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是责任——2016 年九江抗洪抢险报道综述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不变的是责任——2016 年九江抗洪抢险报道综述 作者:唐芸 桂训炜 来源:《声屏世界》 2016年第9期 唐芸桂训炜 摘要:2016年7月,江西九江地区遭受多轮暴雨袭击,多地出现洪灾险情,九江当地的主流新闻媒体全力投入防汛抗洪抢险报道,处处彰显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担当。和十八年前的1998年抗洪报道相比,这次的报道有许多的不同,有更多的创新,但不变的依旧是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抗洪报道责任新型主流媒体 九江,一座诞生过伟大抗洪精神的英雄城市!十八年前,这里曾经创造过沉船堵口、决战决胜的人间奇迹!星移斗转,十八年后,特大洪水再度来袭……2016年7月初,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轮番肆虐着浔阳城。数日之间,九江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207.6毫米。受长时间强降雨和长江上中游来水的影响,长江九江段、鄱阳湖九江水域以及修河等江河湖泊水位全面超过警戒线,再加上域内山洪暴发、江湖水位猛涨、城区大面积积水,村民被困、农田被淹、房屋倒塌、道路受阻,九江面临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防汛抗洪考验。那么,在这样的情势之下,九江广电人应该如何报道?主流媒体要怎样才能发出有引导力的声音? 尽责:第一时间,及时应对 受7月2日至6日强降雨及长江上中游来水影响,九江水域的江河湖泊水位已全面超警戒水位,且呈上涨趋势,防汛形势非常严峻。到底这一次会不会是1998年历史的重演?天气无常、洪水无情,当时谁也说不清…… 新闻最重要的就是时效性。在突发事件的面前,新媒体常常会用以快制胜的碎片化方式,满足受众在瞬间对于事件知情权的渴望。不过,从长久来看,这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因为在突发性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往往更多的是期待权威机构及时发布详实可靠的信息。 7月4日,九江市直新闻媒体即在全市范围推出“万众一心防汛抗洪”专栏,全面打响九江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新闻报道攻坚战;关于防汛抗洪相关报道,从7月5日起就占据《九江新闻》时长的80%以上;7月6日,长江九江段永安堤先后两次发生管涌险情,当晚18:00和19:35的《整点新闻》和《九江新闻》就播发了动态新闻;入汛以来《整点新闻》栏目,更是每天24小时七个固定时段实时更新防汛抗洪报道。面对灾情,九江广电人表现出极佳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在这次抗洪新闻报道中哪个记者身后没有感人的故事?为了赶时间,他们坐在小船上写稿,从深夜采访到凌晨,而当大家进入梦境的时候,他们还在加班加点制作节目…… 截至7月31日,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分别刊发九江市稿件1127篇(条),创九江市18年来单月外宣稿件数量历史新高。同时,也有力报道、支援了这次抗洪救灾工作,凸现了九江新闻人强烈社会责任感,彰显了新闻的力量。 守正:尊重事实,亮出态度 一直以来,人民群众是新闻舆论的受众和主体,人们总是习惯把传统媒体称之为传统主流媒体。什么是主流媒体?一是传播主流价值观,二是影响社会主流人群。①在新媒体环境下,突出对事件的报道是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主流媒体作为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在做好监督报道的同时也必须强化问题导向。 今年入汛以来,九江市先后共出现了20次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925.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四成。汛情发生后,在九江市委宣传部领导下,九江广播电视台迅速作战,组建专门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7月以来,九江市直各媒体推出了“万众一心防汛抗洪”等97个专栏,共刊播防汛抗洪抢险稿件2800多条。 经历了“98抗洪”后,九江广电人对于抗洪救灾报道的传播手法更加娴熟。在这次的抗洪抢险救灾报道中,没有过分追求制造惊险刺激的事件,而是着重于防汛、防台风、启动应急响应、全局布置抗洪抢险等基本事实。报道在过去以主要领导活动、重大主题报道为主的基础上,加重了对新闻事件中人与事情的深层次思考和正能量素材的挖掘。 7月5、6日,九江县江洲镇人民政府和江新洲防汛指挥部,连续两日发出《致江洲在外人士的一封信》,呼吁江洲儿郎回乡抗洪。这两封充满感情的号召信,一经播出就感动了许多的观众。人心齐,泰山移,在“家书”的感召下,截至7月10日已有将近5000名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回到九江县江洲镇参与防汛抗灾工作。 通过《九绕高速多处塌方总长度达700余米》《永安大堤深夜再现管涌消防、特巡警连夜抢险》《瑞昌:三天三夜打赢赛湖堤除险加固“淮海战役”》《战斗在大堤上的“95后水电兵”》《退休水利专家再现抗洪战场》等报道,让大家看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八个字,已不仅仅是口号和标语,而是变成了沙土和汗水。 2016抗洪救灾报道中,领导靠前指挥,率先垂范,水库圩堤无一垮塌;部门联动,科学应对,无人因洪灾死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抗洪抢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防汛职工推迟了婚期,女村官放下了家中的娇儿,在外的务工人员义无反顾回乡抗洪,退休的水利专家再赴战场,大学生突击队冲上了一线,志愿者、退伍老兵有的全家七口齐上阵,有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干部群众心手相连,筑起抗洪抢险的铜墙铁壁。 创新:注重合力,独家原创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信号传输手段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网络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现在很多人可以不看报纸和电视,但不能不看手机。然而在这次抗洪救灾中,人们热衷于看大篇幅、多时段、生动报道,发现传统媒体仍然作为主流媒体在发声、在引导、在监督。 一、理念创新是前提。电视人应该认识到新兴媒体的崛起带给电视人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还是完善。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去报道2016抗洪抢险是一个新思路。以九江广播电视台传统栏目《九江新闻》为例。记者采写新闻报道,除在该栏目定点播报以外,还根据抗洪救灾现场情况实时向《整点新闻》栏目、九江视听网提供动态、即时播报动态消息。同时,所有《九江新闻》播发的防汛抗洪报道在九江视听网和第一播报APP均有直播和点播链接,一些重要的单条新闻,在九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九江一套”微信公众号中予以推广。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新闻格局。譬如,新闻特写《“背包书记”斗洪魔》《抗洪前线“娘子军”》《抗洪堤上的小红帽》《父子同心守护大堤》等这些优质的原创内容打通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大舆论场之间的通道,丰富了抗洪抢险报道的亲和力,受到粉丝热棒。 二、内容创新是基础。随着技术的发展,向全国、全球播出已不再是难题,而媒介的变化也越来越向两极发展,一极发展就是全球化媒介,一极发展就是本地化媒介。②通常谁在现场,谁就有发言权,记者离现场越近,报道越有说服力、吸引力、染力。2016年抗洪抢险报道中,九江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侧重在微信平台推介本频率节目的同时,注重公众号内容的发送。借助成立九江应急广播的优势,动态使用图文形式,第一时间播报九江启动防汛四级响应、二级响应、台风“尼伯特”入境路线、江湖水位等信息,已然将微信平台做成信息速递工具。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做出恰当关注、报道和评论,积极引导事态发展,对传统媒体来说至关重要。九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九江新闻》《整点新闻》等栏目每天采编稿件100多条,多频次发布全市各条战线抢险救灾动态;积极报道大量避险措施和各职能部门积极作为等,及时澄清“九江县港口镇赛城湖破坝”“庐山发生山体滑坡”等谣言,消除民众质疑的同时,引导群众理性思考城市内涝现象,并争取国家级媒体支持,压缩不实传言传播空间,舆情态势总体平稳。 三、手段创新是促进。互联网改写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闻报道也从网络带宽不足时的文字直播,进入宽带发展的网络视频阶段,由此带动了九江广播电视台旗下的九江视听网及第一播报APP的发展。 6月20日晚,因高水位急剧上升、滨田水库泄洪、昌江洪峰通过叠加作用,导致江西鄱阳县出现堤身溃口,影响人口5600余人,堤内耕地面积1.03万亩。当晚22时46分,九江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总队调度命令后,132名官兵连夜紧急驰援鄱阳决堤一线。受连日降雨影响,长江水位持续抬高,7月8日上午9时许,九江长江大堤永安段再次出现管涌险情。针对这些情况,九江视听网和第一播报APP采取了迅速、客观、精准的图文直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作为传统媒体,九江广电在强化TV端原有优势的同时,提升PC端的接入体验。例如在2016抗洪抢险报道中,九江广电人利用无人机航拍受灾和欢送解放军官兵、利用H5技术在微信公众号里传播台风“尼伯特”入境路线,利用微信、移动客户端直播等多媒体方式将“新闻”作为内容产品的核心进行一体化互动发展,形成了多平台多终端传播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是一种力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纵观抗洪抢险新闻报道历程,传统媒体在这场重大的战役性报道中真正发出了好声音,在舆论导向问题上不打折、不含糊,同时在传播手段上也把媒体的功能寓于每一则生动的报道中。 (作者单位:九江广播电视台) 注释:①谭天,林籽舟:《走出误区重新出发--谈谈电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的认识偏差》,《声屏世界》,2015(4)。 ②王琍:《广播的“非主流”生存之道》,《声屏世界》,2008(7)。 ③《巨头出手,这届奥运的社交互动营销让信息更有序》,http://115.com/115/T235337.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8b1928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