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古人离我不远-我敬佩的历史人物作文1200字 纵观历史,有多少先贤英烈从浩瀚的历史典籍中向我们走来,在我的脑海中生成难以磨灭的生动形象。在他们成功的背后,都镌刻着历尽艰辛,在拼搏和奋斗中获得成功的过程,这种过程都无一例外的受到世人的敬仰,或是被载入史册,千古流芳。他们当中,有的以聪明著称,有的以英武盖世;有的以学问超群,有的以品德取胜。在他们当中,唐玄奘又是我所景仰的有追求、有理想、有学问、有胆识的一位潜心向善,不断追求佛法真谛本源,立志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佛界高僧。 我崇敬玄奘法师怀着坚定的信念,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只身离开长安,踏上崎岖坎坷,危机四伏的漫长取经之路。路过一座庙宇,他遇到了一位名叫石盘陀的胡人,于是收他为徒。西行数日,师徒二人来到与异国交界的五峰山下,由于玄奘取经的唐王朝关防上没有石磐陀的护照,当时视无关防护照过境者为偷渡,一旦查出,将有可能被处以死罪。石磐陀怕玄奘在过五峰时把他的根底抖出来,于是心生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夜里,玄奘发现有人行踪诡秘的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徒儿石陀磐。石陀磐手执钢刀,向玄奘走近,又后退,又进,又退,玄奘明白石陀磐已动杀机,此刻,无论他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必死。面对死亡,玄奘反倒显得更加镇定自若,他双手合十,闭目静坐,默然颂经。石陀磐见师父面对死亡仍有如此定力,徘徊良久,始终不敢下手,最终还是良知战胜了恶念,凛然大义促使他放下了屠刀。面对这样一位有胆有识,临危不乱的佛门圣僧怎不让人肃然起敬。 提起玄奘法师,人们都会把他与《西游记》里所描写的那个胆怯懦弱、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人妖不辨的唐僧的艺术形象联系在一起。其实,历史上的唐玄奘,是一位在佛学界无论是成就、造诣、地位、作用和影响都极高的圣僧。他以超凡的胆识和渊博的佛法学问被印度人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象征”。 历时两年艰难的旅途跋涉,尝遍万般艰辛困苦,玄奘终于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走到了印度,并拜于那兰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潜心研修佛法。数年间,他精通了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佛法经典,因而被印度佛学界尊为“三藏法师”。但是,他卓著的佛学造诣在受到推崇的同时,也招来印僧的嫉妒。当时,有位自以为学问高深,无人能及的那兰陀寺狂僧在寺门上贴上五十疑难经义的揭帖,宣称若有人能破其一,甘愿自砍头颅。众僧皆闭门不出,任其大骂。至第四天清晨,忍无可忍的玄奘扯下经义揭帖,不肖一看,一一予以破解。那狂僧羞愧难当,为挽回颜面,履行誓言,他不顾玄奘和众人劝阻,当众拔剑自刎。玄奘心善,目睹此惨状,深感后悔和痛惜。经此一事,众僧无不敬服玄奘渊博的佛学知识与为人的大度。此后,玄奘更加注重心中有仁、有善,以德感化,以理服人。他所秉持的理念恰恰与曹操相反―“宁可天下人负己,不愿己负天下人”。 一次辩经,更为玄奘赢得了荣誉。他路过龟兹,受到盛情款待。但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未叉鞠多却表现得十分傲慢,他对玄奘的到来冷漠而又轻蔑。在辩经大会上,他狂妄自大,结果被玄奘辩的心服口服。此后,未叉鞠多一改狂傲之气,对玄奘十分恭敬,交谈时都不敢入座,站立以表对玄奘的尊敬。 玄奘不仅是一位高僧,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和地理学家。西行途中,他详细记载异国山川地理,人情风土,开展民间外交。归国后,他领译佛教经典,弘扬佛法,报国奉献,为佛教在中国大地广为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玄奘聪明睿智,深得当朝皇帝喜爱和信任。他当初如果不放弃入仕从政,其仕途未必不坦荡,其荣华未必不辉煌。但他却毅然选择了艰辛与坎坷的佛学之路,只为追求和理想。我们应该学习他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理想信念;学习他不怕艰难困苦的毅力和勇气;学习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奋斗不止的顽强斗志。 想到这些,我发现,其实古代的英烈、先贤和哲人离我们并不遥远。正如玄奘大师的精神、品质就在我身边,时刻激励我向前。玄奘,你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和不断追求的勇气。 愿你永存的佛法保佑我们,向着人生的美好理想迈进,我们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0293d2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