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学霸笔记”盛满家长的焦虑 等

时间:2022-04-10 11:30: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别让“学霸笔记”盛满家长的焦虑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通讯·初中》 2019年第1



事件回放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不少网络商城中,来自高考学霸的“学霸笔记”热销。有商家坦言,来购买笔记的主要是家长。而高中教师则称,类似的“学霸笔记”可能只起心理安慰的作用。

时事鲜评 “学霸笔记”是否如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秘笈一样,照此“修炼”后会功力大增?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这迎合了许多家长的期待。“学霸笔记”的热销与以往所谓的“状元经济”一样,其实是心理消费。

“学霸笔记”的价值不在于内容,它真正的价值在于透过内容感受到“学霸”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包括他们对知识点的判断、对学习过程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但是态度与方法并不能直接汲取和借鉴,毕竟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学习短板都不一样,无法直接适用。

记者调查证实,购买“学霸笔记”的基本都是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他们觉得买了笔记孩子就能有进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的焦虑心理。

其实,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并穷尽一切努力给孩子创造成为“学霸”的条件,初衷可以理解。然而,“学霸”的炼成更多靠“内功”,比如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的学习方法, 等等。家长如果想让孩子成为“学霸”,恐怕需要多一点儿耐心,少一点儿焦虑,更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帮助孩子树立合理适用的学习技能, 让孩子制作属于自己的“学霸笔记”。相反,如果只为临时抱佛脚去购买“秘笈”,对学习优秀的孩子来说多余,对学习略差的孩子来说无用, 这也是家长购买后孩子根本不看的原因。

孩子能否成为“学霸”,家长应顺其自然,引导和鼓励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对于即将高考的孩子,家长的信任和放手更重要,相信孩子会自主学习,尊重孩子的学习方法,减少一些干预,给孩子的心理减压,会更有利于孩子学习。

选自《燕赵晚报》

学习作业类App,得去去“污”了

事件回放

近年来,学习作业类App 存在乱象,内置游戏中心、推送大量垃圾广告、存在不良信息等。有网友质疑道:“它究竟是一个学生搜题App 还是一个娱乐、游戏、聊天儿、购物的App

时事鲜评

学习作业类App 因具有及时互动反馈、提高学生写作业效率等特点,深受师生欢迎。然而,诸如内置游戏、存在过度娱乐和不良内容等现象,让这一学习利器变了味儿,甚至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需要严厉整顿。

部分App打着学习的旗号, 在吸引大量用


户后,在其中夹带各种“私货”,明知娱乐、游戏、性暗示等内容不适宜学生, 却大胆将这些“污垢”塞进去,搞所谓的学习社交,诱导学生点击、消费。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突破了商业道德底线,同时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恰如网友的质疑:“它究竟是一个学生搜题App,还是一个娱乐、游戏、聊天儿、购物的App ”某市场机构对400 家在线教育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 能够实现盈利的很少, 有企业甚至濒临倒闭,烧钱之路越发艰难。其中,优质资源缺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生存危机之下, 部分学习作业类App 开始违规打“擦边球”牟利。面对此种乱象,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

长远看, 要维护在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有必要制定行业标准,明确学习作业App 的内容边界, 鼓励其开发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通过良性的市场竞争获得用户认可,从而探索出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

选自《工人日报》

呵护孩子们明亮的双眼

事件回放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孩子学习与生活中的快速普及,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面临着新的威胁。不久前,教育部等8 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时事鲜评

2018 6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我国儿童占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 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有可能超过7亿人。

现实中,该不该让孩子接触手机,该不该用电子产品布置作业等, 困惑着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人对“互联网+教育”“电子产品+教育”热情似火,认为这是提升教学效率、实行个性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这不仅有助于释放教师的“教学生产力”,也可实现教学效果的及时评估;有人则选择拒绝,认为其影响专注度,甚至导致孩子沉迷网络。以法国为例,议会曾出台法案,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具有联网功能的设备。那么,能否找到调和的办法,扬长避短,探索教学过程中使用电子产品的合理之道呢? 答案的关键在“度”。

怎么解决“度”的问题?这就涉及学校、家长和相关商家的态度。对老师来说,科学的态度是合理利用电子产品, 而不是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家长来说,应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 并与孩子一起探索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途径; 对电子产品生产者来说,要从真正有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辅助教育教学出发,开发设计更多的良心产品。

态度也体现着教育的温度。当所有人都以攸关之心、切身之爱来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老师们用心关照学生的用眼情况,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孩子掌握科学用眼的方法; 电子产品生产者除了考虑利润,更多地应站在关心下一代的角度审视产品;全社会切实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改变“抢跑”“超纲” 学习的心态,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这样,我们就能形成合力,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


争论张衡地动仪时,我们该争什么

事件回放

近日, 一则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称, 地动仪相关内容确实从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里撤下来,改编收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中。

时事鲜评

关于张衡地动仪的争论, 背后的症结涉及两个问题:其一,张衡地动仪的真实面貌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二,教材到底该承担怎样的功能,是侧重启发思考还是价值宣导?

就事实层面来说, 张衡地动仪在史书上的相关记载只有短短百余字, 教材上那张令很多人记忆犹新的照片, 是现代人基于史籍和研究制造的复原模型。而这个模型并不具备预测地震的功能,在学界广受争议。如果进一步引入国内外学界的观点, 我们会发现学界对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过都没有起码的共识。

但是,教材并非不能介绍张衡地动仪,关键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它。是像此前历史课本中那样将张衡地动仪作为古代高科技典型, 还是基于目前所掌握的事实,呈现其真实的“素颜”,以启发学生去探寻古代科技的真实面貌, 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这就涉及教材功能的问题,即我们希望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启发思考和价值宣导两者之间, 并不存在必然矛盾,但如果不尊重事实,就有可能制造割裂。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教材选用张衡地动仪,是当作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例证。把事实讲得越确凿,宣传力当然也就越好。在这种动机下, 很多孩子感受到的是对古代科技的骄傲和自豪,而对地动仪到底是怎么回事、地动仪和现在的地震监测是什么关系,可能并不会留意。相反,如果我们客观呈现地动仪带来的疑问,倒有可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

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 思考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 这可能比价值观先行的教育更有意义。试想,没有思考能力、科学素养的普遍提升,空洞的“骄傲和自豪”,又能维系多久,又能有多大价值?

选自光明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0e20de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