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老舍.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N].文艺研究,1979-04-27(2).放网址 [2]李健吾.读茶馆[J].人民文学,1958(1). [3]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P165. [4]赵霞.从茶馆看老舍话剧的艺术特色[J].教育学,2013-11(60).放网址 [5]陈齐友.论老舍茶馆的人物形象塑造[N].孝感学院学报,2009-10.63-65 [6]周光凡.茶馆主题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N].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3).2005年第三期38-44 [7]梅梓.社会变迁下一曲小人物的悲歌——从茶馆中裕泰茶馆的兴衰看王利发的性格变化[J].安徽文学,2009(5):214-215. [8]洪忠煌.茶馆主题新释[N].烟台大学学报,1991(2).1991年第2期55-61 [9]符文军,李丹.中外经典名著导读[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P328. [10]老舍.老舍的话剧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P258. [11]沈玉荣.论茶馆的民族特色[J].文学教育,2011(12):95-96. [12]胡和平,叶云霞.茶馆与国民性[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02(2). 2007年2月 28卷第2期 67-69 [13]杨清华.浅析老舍茶馆语言艺术[J].教育科研语文教研,2009(12):P35.2009年第12期35页 [14]曾光灿,吴怀斌.老舍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 [15]侏瑢.小舞台大社会——谈老舍的茶馆[J].中学语文教学,1995(11):34-35. [16]洪忠煌.茶馆主题新释[N].烟台大学学报,1991(2).同第8个 [17]乌苇.克劳特.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在西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P49. [18]谢昭新,许德.从四世同堂到茶馆——试论老舍小说与戏剧的沟通[J].民族文学研究,2002(1):42-47. [19]林婷.经典的背后——再论茶馆[J].文艺争鸣,2003(4).2003年第四期70-73 [20]滕紫欣.试论话剧茶馆的美学表现方式[N].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01(22). 2013年1月 23卷第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d2c7b4360cba1aa911da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