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部资源渠道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外部资源渠道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物资资源绝大部分是从外部渠道取得的。在上一节里,已大体归纳了外部资源渠道的主要类型,包括市场采购、加工订制、调剂串换和租赁等。本节将对这些资源渠道类型展开阐述。 一、市场采购 从市场购买所需物资,是生产企业和物资流通企业组织资源的基本途径。市场采购包括从国内市场采购和从国际市场进口资源。市场采购的基本理论和组织方法,在本专业初级考试用书里已作了系统阐述,这里仅就几个问题作分析。 (一)物资采购的特点 与生活资料的购买相比较,物资采购有许多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于正确进行采购决策和组织是十分重要的。物资采购的特点,是由其消费特点和需要特点所决定的。物资,作为生产的劳动对象或劳动资料,用于生产性消费,其消费呈现复杂性、连续性、配套性等特征;相应地,对物资需求有着强烈的质的规定性,对物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供应时间等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专用性强,需求价格弹性小。物资消费和需求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物资采购不同于生活资料购买的一系列特点。 1.购买量大,购买频率低。由于用于生产消费,比之一家一户的日常生活资料购买,一个时期的采购总量和一次购买批量都要大得多,但采购次数就不那么频繁,许多物资一个月月仅进货一次。购买量大是物资采购的一个基本特点,它派生出其他许多特点,如直接向生产厂(制造商)购买、中间环节少,等等。 2.计划性强,理性购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严密的计划,生产的计划性要以有计划的物资供应作保证。物资采购一般要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的物资构成和进度安排,是一种理智型购买,随机性购买少,采购员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作用比较小。 3.技术性强,专家购买。由于用于生产消费,对物资的技术性能、质量标准要求严格,要求更多的技术服务,如售前售时的技术咨询,售后的包装承运、安装测试、操作培训、维修和易损配件供应等。相应地对采购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要懂行、识货,要具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采购决策过程和交易过程复杂。由于物资购买量大,价值高,技术性强,影响面广,所以物资采购要经过一定的采购决策程序,参与者众多,有些重要采购要经过经济比较和技术论证。在交易中,要细致地寻找和选择供应商,经过协商谈判,有的采用招投标方式,对建立的供需关系一般要签订购销合同来加以确认,而且要与供应单位保持沟通,供需关系一般比较紧密和稳定。 5.采购方式的特点,如: (1)直接购买。由于物资购买量大,技术性强,使用要求严格,故采用直接购买方式的比例高,即直接与物资生产厂签订合同,直达供货,以便于产需直接沟通,按需生产和供货,获得生产厂的技术服务,并节省了中转环节的费用。 (2)互惠购买。只要有可能,物资采购者往往选择那些购买自己产品的企业作为供应商,即相互购买对方的产品并相互给予优惠,这样有助于双方建立更为稳固的产需关系。 (3)远期合同采购。与现货采购相对应,远期合同采购是指供需双方协商成交、签订远期合同、约定交割时间的采购方式。物资需用量大,需用规律明显,比较适用远期合同采购方式。 (二)物资采购决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企业组织物资采购要进行一系列决策,主要包括:①采购的对象,即确定采购物资的品种规格型号。②采购数量,确定计划期采购总量以及一次订购批量。③供应单位,首先要在生产厂直销和中间商经销这两种供应渠道中作选择,然后再确定具体的供应单位。④采购方式方法,如在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定量订购与定期订购,同种物资向一家订购与向多家订购等等方面要作出决策。⑤采购时间,要确定提出订购的时间和预期进货的时间。 这些决策项目,即买什么、向谁买、如何买等,在生活资料购买中也会存在,但就其内容的广度、深度,物资采购决策要复杂得多,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大不同。物资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生活资料的购买也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文化环境(如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审美观)和社会环境(如社会阶层、相关群体)一的影响;而影响物资采购决策的环境因素,则主要是政治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如政治形势,经济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市场供求因素等。 2.企业组织因素。物资采购决策首先由企业的性质、类型、特点所决定,如企业承担的任务、物资需求、消耗水平以及实施采购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同时,物资采购决策还受着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采购政策、制度的制约。 3.采购中心成员因素。企业采购决策涉及到方方面面,所有有关人员形成一个采购中心。企业采购中心成员从不同角度影响着物资采购决策。企业采购中心成员主要包括:①实际使用者,通常首先由他们提出购买建议。②影响者,企业计划、生产、财务、销售、储运、调度等等部门及其人员都对采购决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③决策者,根据采购决策不同重要程度,可由不同层次的负责人员充任决策者。④采购者,被企业正式授权具体执行采购任务的人。 4.个人因素。企业采购决策以及随后的实施购买行为,归根结底,都要由个人作决定和采取行动,因而个人能力、动机、偏好以及与此有关的个人年龄、教育水平、收入、职务等等,也影响着采购决策。但如前面提到的,物资采购是一种理性购买行为,计划性强,因而个人因素、尤其个人感情色彩因素的影响要比生活资料的购买少。 (三)采购与自制的决策 企业获取物资资源有多种渠道,各种渠道各具特点,在不同条件下其经济性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组织资源时,要对不同渠道进行经济比较,以确定对某一物资最为合适的资源渠道。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企业所需的某些零配件,既可以外购,自己也有能力生产,这时就要在外购与自制两种途径中作出抉择。 在一般情况下,自制或外购的抉择主要受下列因素所影响:①外部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②企业闲置的设备能力。③原材料的可能性。④人力条件的可能性。⑤企业当前和预计未来的生产任务量。⑥费用成本的经济比较。⑦和传统供应者的关系等。 外购与自制两种渠道的费用成本比较,如图2-2-2所示。由企业任务量所决定的每年需要外购或自制的物资规模大小。(图中的Q量),是外购与自制抉择的关键因素。 图2-2-2中,外购费用线反映通过外购渠道获得所需物资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A0)是与订购业务有关的订购费,如商务往来费用、行政管理费;变动成本为外购中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和单位运杂费)与年外购量Q的乘积。 自制费用线则反映通过自制获得所需物资的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变动成本为单位变动费用(如原材料费)与所需零部件年自制产量Q的乘积。固定成本与生产设备来源有关,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无须添购设备;第二种是企业需添购设备;第三种是企业需增添设备,但不是通过购买而是通过租赁获得。 第一种情况,固定成本比较小,包括原有设备的折旧费分摊和使用中的维护、修理费用,如图中的BO。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形成的自制费用线I,与外购费用线相交于M点,是外购与自制两种途径的转折点,对应的数量Q0称为临界量,这时通过外购或自制,其成本相同。当企业该种物资(零部件)年需要量Q>Q0时,自制费用会小一些,故应采取自制途径;反之,当Q<Q0时,通过外购渠道更为合算。 第二种情况,企业需购置设备,一般每年的固定成本比上一种情况要大一些(如图中的CO)假如单位变动成本与第一种情况相同,则自制费用线向上方平移(Ⅱ线),其转折点M>Q0。右移至M,因而Q0即在第二种情况时,自制的零部件产量要比第一种情况大一些,自制途径才合算。 第三种情况,企业通过租赁设备来生产所需的零配件,其决策原理与第二种情况是相同的,这时固定成本不是设备的折旧费,而是租赁设备的租金。同样地,当需要量Q大于临界量时,自制途径较为有利。 (四)进口资源渠道 市场采购除在国内市场采购外,还包括从国际市场采购,即组织进口资源。进口资源渠道的组织方式主要有外汇进口、易货贸易、补偿贸易、互购贸易等。 1.外汇进口。是指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进口国外生产物资的进口手段。我国外汇进口物资的战略重点主要是:①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为基础工业建设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其重点是引进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特别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增加社会急需而又短缺的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等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②做好生产和建设所需的短缺物资和以进养出的进口工作,以协调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 2.易货贸易。是指将进口和出口相互结合,从国外取得所需物资的一种贸易方式。在成交时间上,进口和出口可同时成交,也可有先有后;在支付办法上,可用现汇支付,亦可通过账户记账,在账面上相互冲抵;在进出口金额上,进口与出口金额可完全相同,亦可大致相等或不相等。 3.补偿贸易。它是买方利用卖方信贷引进设备或技术,应付货款不以现汇支付,而在约定期限内用产品或双方商定的商品清偿货款的贸易方式。 补偿贸易的形式很多,但基本上有如下两种: (1)产品返销,指以进口的技术、设备或劳务生产出来的“直接产品”支付进口技术、设备的价款。 (2)产品回购,指以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即与进口技术、设备或劳务无关的“间接产品”偿付进口技术、设备的价款。 其他形式的补偿贸易,如部分以现汇偿付,部分用产品偿付的部分补偿;由第三者接受并销售补偿产品的多边补偿,都是上述两种基本形式的发展。 4.互购贸易。它是指进出口双方相互购买对方的商品,即出口方向对方出口某项商品时,承诺在一定时期里,向对方购买相当于出口值一定比例的商品。互购贸易又称平行贸易、互惠贸易。互购方式比较灵活,一出口商对互购商品有选择权,进口商也可以提供非本盆业所经营的商品,只要双方愿意接受。 二、加工订制 (一)加工订制的概念 加工订制是指企业委托外部加工单位,按照要求的品种规格、质量进行加工和改制,企业根据加工合同收回成品,并付给加工单位一定的加工费。 (二)加工订制与市场订购的区别 作为外部资源的一种渠道,就其作用和性质而言,加工订制和市场订购大致相同,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订购形式。加工订制和一般订购不同之处,一是加工订制多采取带料加工方式,需用单位要先提供加工用的原材料、半成品,不少是可改制的多余积压物资;二是要通过核算加工费方法来结算。也有不带料加工方式,由加工单位自己解决原材料,但也必须通过核算原材料成本和加工费来结算;按销售成品方法结算的,则属于市场订购的范畴。 (三)加工订制的适用范围 加工订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①某些非标准设备、工具和配件,市场上没有销售,需用单位无力加工或经济上不合算,可委托外部专业厂商加工改制。②部分包装容器,如化工企业的产品包装容器,用量较大,规格不一,有的企业全部自制有困难,也需采取加工订制。③某些零部件或零部件毛坯,本单位不能制造或部分不能制造(如缺乏铸造、锻压能力),需要外部加工协作。物资企业也常常通过加工订制以增加经销物资资源,扩大销售量,满足用户需要。 (四)加工订制的优缺点 加工订制对于解决需用单位的物资短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对于充分利用多余生产能力,调动呆滞物资,发挥物资效用,都是有利的。但是,加工订制也往往存在着计划性差,对改制物资使用不合理等缺点,带料加工还容易产生物资倒流、对流和过远运输的弊病。 (五)加工订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需用单位来说,要做好加工订制的组织管理工作,重点是要编好加工订制计划,择优选择加工单位,认真签订加工订制合同,加强加工原材料和加工费核算,减少和消除带料加工中的不合理运输。 三、调剂串换 (一)调剂串换的内容 调剂串换是企业之间为解决物资余缺矛盾,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物资互通有无、以余济缺的工作。调剂串换的内容包括余缺调剂和品种规格串换调剂。 (二)调剂串换的作用 物资需要和物资资源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企业虽然通过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努力实现供需的相对平衡,但由于物资供应计划不可能完全正确地反映复杂的客观实际,也由于计划执行过程中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物资的多余或不足总是经常存在的。物资调剂串换是加强横向联系、解决余缺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充分挖掘物资潜力,调动呆滞积压物资,扩大需用单位的物资资源,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调剂串换的方法 物资调剂串换可由余缺双方自行协商实现,也可在各地或各部门管理机构的组织下进行。调剂串换的方法,除日常调剂和会议调剂外,还可通过各种物资交易场所、积压物资展销会、定期交换余缺物资资料等多种途径组织。近年来开始兴起的通过互联网发布物资余缺信息并逐步实现网上调剂串换,更为物资调剂串换开拓了崭新的前景。 (四)调剂串换中应住意的问题 在组织物资调剂串换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扩大物资调剂组织的范围。组织的范围越大,调剂资源和余缺单位越多,调剂余地大,调剂的成功率也就高。②在具体实施余缺单位的调剂时,要按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以避免或减少物资的过远运输和对流现象。③要特别注意调剂物资的质量和价格问题,尽可能根据货样协商,在调剂合同中明确规定物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使调剂物资能真正合用,在结算价格上应坚持按质论价。 四、物资租赁 (一)物资租赁概念和租赁物资范围 物资租赁是需用单位向租赁经营单位租用物资,在租用期限内支付一定租金并取得物资使用权的活动。租赁的物资范围很广,除了一次性消耗的原材料外,几乎其他的生产资料都可开展租赁。目前开展租赁业务的物资包括各类设备(生产工艺设备、运输设备、电子计算机等生产管理设备)、工具和周转性使用的物资(如包装容器、模型板)等。 (二)物资租赁的形式 物资租赁有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基本形式。 1.经营性租赁。经营性租赁亦称使用租赁,是不转移租赁物资所有权、出租者只出让物资使用权的租赁形式。这种租赁形式适用于非常年使用的物资需要,即使用时间具有间断性特征的,如一次性、季节性、临时性的物资需要。对需用单位(承租方)来说,经营性租赁能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减少折旧费、税金支出,减少设备维修保养费用支出。 2.融资租赁方式。融资租赁亦称金融性租赁,是逐步转移物资所有权的租赁方式,其实质相当于物资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融资租赁比经营性租赁的承租期长,一般在3年以上。需用单位(承租方)通过融资租赁,不必一次投入大量资金就能得到物资,减少资金占用;能获得性能较高的新型设备和市场上不易买到的短线物资。开展国际性融资租赁,是实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加速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 (三)物资租赁的适用范目 一般地说,在下列情况下,企业采用租赁途径来获得所需物资是合适的:①购买受到现有资金的限制。②经过经济比较,租赁比购买更为合算。③对这类物资的需要具有使用时间间断陛的特征,使用率低。④无法确定这类物资的未来需用量。⑤工艺流程即将更改或正在更改。⑥资源紧缺,购买受到限制,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05b8e0d9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