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的哲理故事

时间:2023-04-28 23:07: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知足常乐的哲理故事



有一次,惟俨指着林中一棵枯木,问弟子道悟和云岩:你们说,是枯萎好呢,还是向荣好?道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向荣的好。不料惟俨断然否定道:灿烂终将归于消灭。这一来,答案似乎已经明确,所以云岩随即转口说:我看是枯萎的好!谁知惟俨同样认为是错的: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

这时,正好另一位高沙弥从对面走来,惟俨便以同样的问题面试他,机灵的高沙弥不偏不倚地答道:枯萎的让它枯萎,向荣的让它向荣。惟俨这才颔首赞许道:高沙弥说得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应该听其自然,不要执著,这才是禅的态度。

其实,惟俨提问的本意,不是要你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要你懂得,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灿烂也罢,枯萎也罢,都会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记得沈从文先生在《烛虚》一文中也说过:自然极其博大,也极其残酷,战胜一切,孕育众生。蝼蚁蚍蜉,传人巨匠,一样在它的怀抱中,和光同尘。 进而言之,灿烂与枯萎本来就只是事物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灿烂过后是枯萎,零落成泥后又孕育出新的灿烂,无所谓哪个好哪个坏,其各自独特的魅力,就看你怎样去欣赏了。比如月亮吧,总有阴晴圆缺,不能说圆月就一定比缺月好。一勾新月或一弯残月,同样充满诗情画意。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也是令人赞赏的千古绝唱吗?因为有变化,有圆缺,才使我们见到了生命的完整形态,从而更加珍爱人生。

所以,惟俨和尚说得好,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不偏执,不强求,顺其自然,才是明智的态度。如果你一味钟情于灿烂,那么,一旦灿烂变成了枯萎,就难免会产黛玉葬花的悲哀,那将徒生多少烦恼啊! 不管外界形态、环境、条件起了什么变化,不管是灿烂还是枯萎,不管是年少还是年老……安然知足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种形态……

知足常乐的哲理故事2

1、舍大鱼取小鱼

几个人在岸边岩石上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之余,也围观他们钓上岸的鱼,中啧啧称奇。只见一名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约三尺来长,落在岸上,那条鱼的身体仍腾跳不已。钓者冷静地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回海中。周围围观的众人响起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犹不能令他满意,足见钓者的雄心之大。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是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多看一眼,解下鱼钩,又将这条鱼放回海里。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又再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将和前两条大鱼一样,被放回大海。却不料钓者将鱼解下后,小心地放进自己的鱼篓中。游客百思不解,遂问钓者为何舍大鱼而留小鱼。钓者经此一问,回答:"喔,那是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与其沉迷在内心的欲望之中,不如知足常乐,保持内心的纯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向。 2、十八罗汉 有一个农夫,每天在田间辛勤地耕作着,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却过得逍遥自在。一天,农夫在野地里偶然挖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高兴不已。可农夫却闷闷不乐,整天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子。金罗汉可以给你带来很多财富,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别人禁不住问道。俗话说十八罗汉,我现在只找到了一个罗汉,还有十七个在哪儿呢?”农夫说。立世存身,知足的人才会永远快乐,而贪婪不知足的人,就会被生活


所累,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 3、需要和不需要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他想了想,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4 清水当酒

话说张果老成仙以后,在民间寻访度化。一天,他走到一个村口,看见一对年老的夫妇在摆摊卖水。于是他就走上前去,借买水的时候跟老夫妻搭话。他问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老夫妻都说很贫困。他又问有什么愿望啊,老夫妻都要是能开个酒店卖酒日子就好过了。果老就告诉他们说,在你们村旁的山顶上有一块形状非常像猴儿的石头。石头旁边有三个泉眼。现在三个泉眼都被灰尘堵上了。你们明天去山上把灰尘都清理出来,泉眼就会自动流出有酒味的水来。又给他们一个葫芦,说就把这个葫芦装满就可以了。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夫妻两个就爬上山去。找到了张果老说的那块石头,打扫净了泉眼,看见果然有水流出来。舀一点尝尝果然是酒味。老夫妻两个大喜,装了一葫芦就回去卖了,恰好能卖一天。他们两个就这样天天上山裝酒回来卖。日子过得渐渐好起来。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张果老又来到这个地方。他问老夫妻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啊,夫妻说,嗯,自从听了你的话找到酒后,日子还颇颇过得。就是没有酒糟,不能喂猪,不然就更好了。张果老听后,摇头叹息,念出一绝: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清水当酒卖,还嫌没有糟,飘飘然去了。从此以后,山上的泉眼就枯涸了,再也没有水酒涌出来。 5、学会享清福

有一个民间故事: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308329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