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社会参与”和积极“参与社会”

时间:2023-01-12 04:2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争取社会参与和积极参与社会

作者:刘长兴

来源:《天津教育2013年第07

开放,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已经没有争议。但是,要解读开放,还真要较真儿的。焦点仍然在一个老问题上:对外还可以开放,对内怎么能开放?对于学校来说,这种讨论似乎没有实际意义。对内开放就是指面向社会,对外开放就是指面向世界。这两个层面的开放都很必要。因为过去曾经长期相当封闭的学校,如今又要急着走向现代,当然谁都有个美好的愿望:对外开放的步子越大越好,起码也能开开眼界。可是谁都知道愿望归愿望,如愿并不容易,尤其轮上那些一般学校更不容易。说好的是时机还不成熟,说白了是条件真不允许。一句话,对外开放不光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更是现实操作的难点。然而,对内开放就简单多了。不光时机成熟、条件允许,而且非常迫切,还能立马落实。原因很简单,面向社会开放既是开放的起点,也是开放的重点,因为学校的根基本来就在社会。 如何开展面向社会的对内开放,其实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参与,其二是参与社。这绝不是词语组合的游戏,而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两项彼此互动的工作。 社会参与,人们并不陌生,因为这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四个要素之一。但是,做好会参与并非易事。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先要厘清:一是到底 参与什么,二是应该怎样。毕竟学校工作既综合,又复杂,更专业。社会没必要事事参与,也没能力事事,所以从学校工作职责的定位来确定参与的内容和参与的方式是很必要的。近年来,教育已经列入政府的公共服务。在一定意义上,学校就是接受政府委托实施公共教育服务的机构。这个特征在义务教育阶段更为鲜明。既然学校如此定位,那么社会参与理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是监督,一方面是支持。特别是小学和初中,他们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对象就是所在社区。这种社会参与的监督或是支持,当然也应该来自所在社区。

所说的监督,就是社会针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谁都知道,公共教育服务的核心就是保教育公平。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以国家的意志规范学校的行为。无论是从理念到措施,还是从方法到效果,学校教育实际反映的都是让政府的政策之顺利流到头儿。有人说办学行为就是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细想这话并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本来就设计一系列的监督,比如人大视察、政协调研、政府督导、媒体评论等,但这些监督还真代替不了社会监督,原因是社会监督来自学校身边、出于草根一族。人家把孩子交给你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在人家的眼皮底下。哪怕你出台的制度有一处变化,要是没告知到了,人家也会刨根问底;哪怕你组织的活动有一点儿创意,要是没说清,人家也要品头论足。在他们看来,直接、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民意,不但是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责任。大概正因为社会监督有这样的特别之处,学校教育才应该对这种特别的监督给予特别的尊重。有人提议,是否需要吸纳社区代表参加校务会议,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校务会议毕竟多是论证决策,如果他们参与一些需要参与的决策过程,从工作源头开始社会监督,大概更利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进而保证学校办学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所说的支持,是针对学校素质教育的社会支持。谁都知道,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并不容易,困难、问题和矛盾来自各个方面。但是,这些困难、问题和矛盾,社会起码可以帮助咱们解决一些,因为他们一有热情,二有资源。热情主要来自于孩子。别人的孩子也好,自己的孩子也好,反正他们是靠这股热情参与进来,心甘情愿支持咱们。至于资源那就更加丰富了,显性的有人力、财力、物力,隐性的有观念、智慧、机制,反正他们能用这资源与进来,想方设法支持咱们。比如学生社团这事儿,学校要是真把它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既不糊弄,也不就乎,眼下就有不少非常实际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就说其中的困难,人才短缺最为关键。一定数量且一定水平的辅导老师,靠现岗教师兼任肯定做不到,靠学校自己培养也很不现实,靠行政部门招聘就更没门儿。其实,争取社会支持倒是个办法。社区里面能人儿非常多,有的能人儿还总憋足了劲儿想找机会亮亮,生怕自己的本事不能传下去。在那儿摆着的现成人才,咱们怎么放着不请呢?如果财力短缺,志愿者不是很时兴吗?搞好了说不定有些单位还会派出专家到学校指导,或是组织学生到现场实践。一旦形成了机制,一定会再上层次。其实无论什么困难,只要咱们真心实意敞开大门,面向社会,就会得到他们的更多支持。

为了落实社会参与,本文标题还特别在社会参与的前面添加了一个词——争取。明摆着社会自己的事儿还够忙活的,无论监督,还是支持,咱们不去争取人家,人家怎么好意思上你这儿来参与。咱们要是真想办好学校,必须以争取的诚意和行动把社会参与这事儿争取进来。

参与社会,其实大家也很熟悉。如果咱们认真翻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会发现,不管是学校自身参与社会,还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社会都直接关系到咱们的教育目标和工作责任。

所谓学校自身参与社会,最主要的就是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2020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咱们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又是这个目标的基本特征。如此人员数量大、层次需求多、时间要求活的宏伟事业,却仅仅还有7的时间就要基本实现,作为社会实体的社区,压力可想而知。当然,压力动因纷繁复杂,诸如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学习条件……他们首先缺的还是学习条件,包括教学装备和师资队伍。但是,咱们最不缺的也是学习条件。社区几乎没的可用,学校有时闲着不用。这样一个悖论,一个长期存在的悖论,如果不能破局,社会怎么才能实现学习型?就拿倡导全民阅读说,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拥护,眼睁睁一个人读不读书就是不一样。有人说,没有全民阅读就没有全民素质。话是有点儿过了,理儿却摆在那儿了。在一般情况下,社区藏书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和学校真没法比。如果能够开放咱们学校的图书资源,如果再动员咱们老师搞点儿专题讲座,这个社区的全民阅读肯定会起来。当社区承担起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个任务的同时,学校同步参与进去,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支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也应该属于一种责任,而且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所谓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深入了解社会,学会服务社会。其实,这本身就是咱们的质量目标。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绝不是一句空话。但是,你不把促进人的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质量目标就不可能落到实处。这里的适应社会,显然不能等孩子到了社会才去适应。他们在学期间学习适应社会,理应属于咱们教育任务。如果没记错的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以此作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于是,经历近一个半世纪的实践以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能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规律,自然也是水到渠成。如今,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咱们真不能轻视,更不能无视这个规律的巨大作用。大概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在再次明确的教育方针中,才又指明了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特别是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并列,更使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的时代特征凸显出来。就拿德育工作来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此时孩子正在走向成熟。假如只凭咱们在课堂里天花乱坠地讲,他们自己没有到社会里面参与一番,对信念和信心怎么能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怎么能扎下坚定的根系?看来,咱们只有在时间保证、活动开发、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每个方面都下大力气,才能确保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真正变成现实的质量目标。

为了落实参与社会,本文标题又特别在参与社会的前面添加了一个词——积极。因为不仅学校只顾忙活自己的事儿,已经形成惯性;而且盯着学生只顾忙活课上的事儿,更形成了惯性。参与社会是积极还是消极,确实大不一样。咱们要是真想办好学校,必须以积极诚意和行动,让参与社会这事儿积极起来。

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是现代学校制度最终建构的机制。社会参与参与社会所催化、生成的学校与社会的互动状态,对于构建这种全新机制来说,确实已经非给力了。

(责任编辑 韩瑞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7c21794b73f242336c5f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