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名句:望秦川

时间:2022-09-21 20:1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写景诗名句:望秦川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望秦川》简介

李颀 (690-751)唐朝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公元725(开元十三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诗内容丰富,主要有边塞诗、描写音乐的诗篇以及写修道生活情趣诗篇等。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其诗风格昂扬,风格豪放,大方悲凉。能写各种体裁,擅长五、七言歌行体,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作品今存《李颀集》,其诗《全唐诗》编为3卷。 《望秦川》简介

这首诗,是李颀晚年辞官归隐家乡之前写的。诗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长安四周,渭河平原一带,秋风萧瑟、凄凉寥落的景象。诗的上四句写景。旭日东升,登高一望,号称八百里秦川尽呈眼底,正东方的山峰起伏嵯峨,在初日的映照下,山形尤显清楚。四周环顾,远近层峦叠嶂,泾渭纵横,山河互映,都显得光明干净,而长安都城则随山势而逶迤曲折,




尤显气概宏伟。这四句既写出秦川的宽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雄伟雄姿,而眼界宽阔,山河明净,正是秋高气爽季节观景的特点,不言秋而秋色已自见。下四句即转而着重写秋。很多竹丛在寒风中摇曳,瑟瑟作响,一派秋声,五陵苍松翠柏,虽然不像其它树木那样黄叶凋零,但其森然凛冽,透露着浓重的寒意。写秋亦全然由详细的景物来作渲染和衬托。诗中对秋景的描写既有侧重,又相互交融,笔墨简淡,线条清楚,如同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卷。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早晨,眺望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青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精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风光,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太阳升起来了,将大地照得非常清洁、明净,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晰楚、明明白白。远处山葱草翠,近处渭水泛波。那曲折起伏、逶迤连绵的城阙正是帝都长安。这“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句中的“净”字和“重”字,将长安城四周的庄重肃穆,秋色的苍劲凄清,传神地点染出来。 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秋的悲凉气氛,“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五陵” 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刘)、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此。这两句是说,帝都四周,家家有竹,




秋风袭来,竹摇叶动,萧萧飒飒,五陵松柏,蓊郁青翠,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加了几分寒意。

前面的诗句在着意渲染气氛,结尾两句则是要说明写此诗的原意。人“望秦川”是由于“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诗人才华出众,为时人所推重,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那样的小官,而且长期不得升迁,而现在就要返乡,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有“归欤”之叹。“客”是自指,由于当时在外作官是作客他乡,辞官回乡叫“归”“凄其”就是凄然,心情悲凉的样子。“霜露浓”是比方官场上不得志,就像是患病风霜雨露那样,萎靡不振失去生气。尾联是全诗的主旨,说明了辞官归隐的决心。

这首抒情诗,对秋景的描述极为生动细致的,它不但用悲凉的气氛衬托了诗人的心境,而且将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献在读者面前,是一首不行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诗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90b505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