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人生安心生死―从《我与地坛》的景物描写解读史铁生的人生观

时间:2023-04-07 00:0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参透人生安心生死―从《我与地坛》的景物描写解读史

铁生的人生观

论文导读::《我与地坛》是刚刚去世不久的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散文中,史铁生不仅明确答复了他是如何看待生与死的,并且通过对地坛景物的观察、感悟、描写,告诉读者他认为应该如何活着。

2022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因病去世。坐在轮椅上的他,曾以一支笔教会我们思考。他依靠着对生命的坚强、乐观创作了知名散文《我与地坛》、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以及《老屋小记》等优秀的作品,感动了一代读者。这些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并未因作家的离去而丧失价值。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中的一二局部已被选入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史铁生逝世不久之际,重读这篇课文,对史铁生的人生观有了另一种感悟和理解。

参透了生与死,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史铁生自己说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而事实上,文中的景物描写,清楚又是对这个问题的暗示和答复。但是很多教师在执教中对于这一问题或避而不谈,或浅尝辄止。要答复怎样活着这一问题,我们不妨看看文中几处景物描写。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对于这段景物描写的理解,不少教师认为是作家初到园中,笔下景物的荒芜冷落人文历史论文,而野草的自在坦荡我却不能,正是他悲苦心情


的写照。这种理解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再细细看看这些景物:浮夸的琉璃,炫耀的朱红,一段段高墙,玉砌雕栏,这类景物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人工建造的,是非自然的景物,它们象征着尊贵、庄严、肃穆,然而它们的结局呢?却是被剥蚀、淡褪、坍圮、散落,好不惨淡!是非成败转头空,在史铁生看来,这类景物并不是他所欣赏的美,真正令他欣赏的那么是祭坛四周愈见苍幽的古柏树,是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是亘古不变的太阳这些景物是大自然的杰作,是非人工加造的,它们虽然平淡,却可以自在,可以永恒,甚至辉煌。在史铁生看来人文历史论文,这些才是人间之大美!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测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读懂了这些景物,才能真正读懂史铁生。既然生与死是不可改变的,那么无需为之焦虑,这不是颓废,而是一种沉着,沉着地接受自然法那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475d19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