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3-28 15:21: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

作者:吕建锋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01

摘要:家庭体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人本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体育社会化的必然结果和标志。家庭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感染性,固有的继承性、天然的连续性,具有健身健美、推进全民健身和奠定儿童终身体育等功能,要促进中国家庭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观念上提高认识,行为上加强引导,条件上加以改善,政策上加强扶持。 关键词:家庭体育 功能 建议 发展趋势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形式之一,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萌芽到壮大,从简单到复杂,发展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社会现场,无不与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连,现在社会人们交互作用有相互联系,持续不断的组合形式越来越多,但其中最基本的形式仍然是家庭。

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构建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同时也是贯穿人一生,影响人致深、致远,同时也是最早、最多、最直接的环境。家庭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内部,不同成员各司其职,而家庭体育则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满足家庭部分成员的生长发展、健康、娱乐需求,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了解,提高家庭凝聚力。因此,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应该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一、家庭体育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我国人口众多,如果我们把所有家庭都动员起来,家家户户都参与体育活动,那将是一支多么大的体育队伍,家庭体育的这种极为广泛的群众性是其他任何形式都不能比拟的。

2)强烈感染性。情感,是指人在同周围人和事物的接触交往中,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态度了。

3)固有的继承性。人们的家庭里接受祖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也用同样的内容和方式支影响自己的后代,古今中外有许多体育世家武术世家等,这都是家庭体育固有继承性的结果。因此,家长的体育技能和专长,体育意识和价值观对子女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家庭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家庭体育是家庭的事情,他人应也无法插手。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目前在部分家庭还存在体育意识不强,不知如何锻炼和也没有必要的条件设施等问题。

2)对开展我国家庭体育的建議。加强正确宣传导向,强化家庭体育观念。利用学校、社区的体育活动,引导家庭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影响通过学生的作用带动家庭体育,同时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观念的奠定有极重要的作用。优化生活方式,消除现代文明病的负面影响。在闲假时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用健康积极的活动充实日常生活,要认识到家庭体育对家庭建设、维护健康、培养积极生活态度的作用。举办家庭体育运动会和家庭体育节,扩大家庭体育的组织形式。这样可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迅速发展,又能促进社会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体育节期间,举办社会性区体育活动,特别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加强对家庭体育的指导,传授体育院校、系的人员优势。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发挥体育院校,系的人员优势,鼓励体育院校的师生投入家庭体育锻炼方法的指导工作,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作用,传授锻炼方法。 三、家庭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家庭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家庭体育是家庭的事情,他人应也无法插手。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目前在部分家庭还存在体育意识不强,不知如何锻炼和也没有必要的条件设施等问题。

2)对开展我国家庭体育的建议。加强正确宣传导向,强化家庭体育观念。利用学校、社区的体育活动,引导家庭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影响通过学生的作用带动家庭体育,同时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观念的奠定有极重要的作用。优化生活方式,消除现代文明病的负面影响在闲假时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用健康积极的活动充实日常生活,要认识到家庭体育对家庭建设、维护健康、培养积极生活态度的作用。加大社会体育的投入,缓解家庭体育设施的不足。各级政府应把有限的经费按一定比例投入群众体育中,主要用来增加体育设施,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同时,家庭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投资家庭体育中。

目前城市家庭体育的开展情况明显好于农村家庭,老年家庭好于青年夫妇家庭。知识分子的家庭体育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家庭。因此,乡镇文化体育的建设应予以重视,以推动广大家庭参加体育锻炼,中青年夫妇的家庭体育水平的提高,在于提高中青年夫妇参与体育的次数和质量,有关于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日趋下降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给予科学的指导。合理组织知识分子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周传志,家庭体育——全民健身的突破口[J],体育文史,2001,(344-4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曹士云,白莉等,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状况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2):28-30. [3]袁益民,城市家庭体育活动形式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5):125-126. [4]蔡传明,黄衍存,现在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206):1-3. [5]沈建华,肖焕禹,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全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1):6-8.

[6]曹士云,对浙江省家庭体育活动等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3):59-6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ce65c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25.html